洛在第9個字的詩句
洛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彌天曾共習(xí)鑿齒,人洛因?qū)り懯魁垺? -- 出自宋·楊億·廉上人歸天臺
- 連日伊蒲塞,今朝熱洛河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小酌以詩招道祖分
- 龍紀(jì)膺圖代,龜書出洛年。 -- 出自宋·黃公度·送汪內(nèi)相移鎮(zhèn)宣城
- {左巾右荒}御還龜洛,祎衣閟鮒隅。 -- 出自宋·李呂·挽昭懷皇后詩二首
- 何知尚有,煙間馀怨,洛津閑賦。 -- 出自宋·趙彥端·水龍吟·春溪漠漠如空
- 絕代一佳人,美色如洛妃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李夫人
- 聞道還沂上,因聲寄洛濱。 -- 出自唐·蘇颋·春晚送瑕丘田少府還任,因寄洛中鏡上人
- 陌上有光輝,披云向洛畿。 -- 出自唐·蘇颋·送吏部李侍郎東歸得歸字
- 盛業(yè)銘汾鼎,昌期應(yīng)洛書。 -- 出自唐·蘇颋·奉和圣制途次舊居應(yīng)制
- 促坐宴回塘,送君歸洛陽。 -- 出自唐·裴度·西池送白二十二東歸兼寄令狐相公聯(lián)句
- 九土廚煙滿城邑,商洛隴頭車馬急。 -- 出自唐·莊南杰·曉歌
- 洛渚問吳潮,吳門想洛橋。 -- 出自唐·崔融·吳中好風(fēng)景
- 蜀國少平地,方思京洛間。 -- 出自唐·于武陵·過百牢關(guān)貽舟中者
- 旅恨生烏滸,鄉(xiāng)心系洛橋。 -- 出自唐·劉言史·廣州王園寺伏日即事寄北中親友
- 電斷沖胡塞,風(fēng)飛出洛陽。 -- 出自唐·張柬之·出塞
- 文翰走天下,琴尊臥洛陽。 -- 出自唐·盧貞·和劉夢得歲夜懷友
- 入夢殊巫峽,臨池勝洛濱。 -- 出自唐·孫魴·主人司空后亭牡丹
- 臺榭疑巫峽,荷蕖似洛濱。 -- 出自唐·許敬宗·安德山池宴集
- 連手窺潘掾,分頭看洛神。 -- 出自唐·陳嘉言·上元夜效小庾體
- 吾族白眉良,才華動洛陽。 -- 出自唐·崔泰之·同光祿弟冬日述懷
- 旗鼓臨沙漠,旌旄出洛畿。 -- 出自唐·崔泰之·奉和圣制送張尚書巡邊
- 羽客今何在,空尋伊洛間。 -- 出自唐·魏知古·玄元觀尋李先生不遇
- 朱紱臨秦望,皇華赴洛橋。 -- 出自唐·韋述·廣陵送別宋員外佐越鄭舍人還京(一作張諤詩
- 嚴(yán)問盟胡苑,軍容濟(jì)洛川。 -- 出自唐·蘇晉·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
- 地隔朝宗慶,亭臨卜洛新。 -- 出自唐·李憕·同望幸新亭賜錢公宴
- 漸至重門外,依稀見洛城。 -- 出自唐·郭良·早行
- 旅食來江上,求名赴洛陽。 -- 出自唐·嚴(yán)維·贈送崔子向
- 逃名去其奧,築室伊洛間。 -- 出自宋·韓絳·答寄堯夫先生
- 薄葬遵周室,初陵兆洛川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挽仁宗皇帝辭五首
- 始飲秦淮水,已湔京洛纓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入采石
- 北湖灑西來,系船清洛尾。 -- 出自宋·吳則禮·贈趙圣源
- 八表神游處,天高鞏洛陽。 -- 出自宋·程大昌·高宗皇帝挽詞四首
- 眼明見此復(fù)三嘆,京洛名園憶上腴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廖憲送牡丹用海棠韻復(fù)走筆戲和之
- 老大自多感,依然京洛情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春日即事九首
- 公車奏議三千牘,京洛風(fēng)塵十二衢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次韻答張乃直
- 衣冠苗裔煙塵際,京洛風(fēng)流咳唾余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送王子善移江津酒官一首
- 游女逢交甫,陳思值洛妃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江皋曲
- 蓮花沉漏,熊羆占應(yīng),洛陽名裔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水龍吟·玉梅沖臘傳香
- 海棠半拆山丹重,京洛何曾遠(yuǎn)客身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和叔夏十絕一宿云峰寺二到韓公莊三飯草衣巖
- 狙詐乘我虛,近復(fù)陷洛陽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哭元帥宗公澤
- 我集四庫書,琬琰藏洛河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送浩侄成都學(xué)官
- 巍巍玉帝殿中央,河洛東西翼龍虎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石經(jīng)堂
- 便尋廬霍期,莫作京洛夢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賦潘叔玠皆山樓
- 丈室空天女,凌波悼洛神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挽承事湯公詩
- 次登峴山首,北望京洛浮塵中。 -- 出自宋·蔡戡·筇竹杖歌
- 要乘秋名字,并傳京洛。 -- 出自宋·趙師俠·滿江紅·露冷天高
- 憑卻長江,管不到,河洛腥膻無際。 -- 出自宋·陳亮·念奴嬌 登多景樓
- 性與天道亦得聞,伊洛尋源未為失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送陳壽老
- 汩羅漫隕離騷經(jīng),伊洛源流今更清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薛君季常挽詞
- 襄陽耆舊,請公直過洛之西。 -- 出自宋·張鎡·水調(diào)歌頭·忠肝貫日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