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在第9個字的詩句
洛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天晴嵩山高,雪后河洛春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任洛陽丞請告一首
- 人物雄中原,園囿盛洛陽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題梅尉詩軸
- 方壺圓嶠神仙宅,溫洛榮河造化工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敬和道山堂慶瞻御書韻
- 傳檄舉敖倉,擁兵屯洛口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
- 在浚風煙接,維嵩鞏洛清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到宣武三十韻
- 鼓吹威夷狄,旌軒溢洛陽。 -- 出自唐·李隆基·送張說巡邊
- 行邁離秦國,巡方赴洛師。 -- 出自唐·李隆基·軒游宮十五夜
- 飭駕去京邑,鳴鸞指洛川。 -- 出自唐·李隆基·途經華岳
- 文工墨妙九原荒,伊洛氣象今凄涼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李君貺借示其祖西臺學士草圣并書帖一編二軸
- 鳳輦棲岐下,鯨波斗洛川。 -- 出自唐·張繼·酬李書記校書越城秋夜見贈
- 南都去后少佳客,西洛歸來多老臣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送呂由庚推官得替還洛中二首
- 北窗未厭曲肱臥,西洛能傳擁鼻吟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姜應明黃蘗山中見寄
- 仙馭曾非遠,長瞻鞏洛云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
- 日夕苦風霜,思歸赴洛陽。 -- 出自唐·盧照鄰·贈益府群官
- 日夕登城隅,周回視洛川。 -- 出自南北·鮑照·擬古
- 所悲紫蘭纓,復染京洛塵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罷官有期懷寄歷陽朋好
- 江淮行役殊未已,京洛朋游安事尋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檥舟當到港作
- 三十年來往,中間京洛塵。 -- 出自唐·司空圖·下方
- 竹不減淇水,花仍似洛都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寄題濟源李少卿園亭
- 秋色與秋聲,蕭然滿洛城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秋雨新霽游水北馬上偶成
- 采服昔為兒,隨親宦洛師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送王瓘同年河南司錄
- 不意輪蹄跡,共茲京洛塵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貽宋四行簡迪
- 東門車馬匆匆別,西洛風煙寂寂閑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奉和景仁西湖泛舟
- 鑒龍山斷開天闕,導洛波回載羽觴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和子駿洛中書事
- 異種生江渚,何年到洛城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又和開叔
- 蓮花沈漏,熊罷占應,洛陽名世。 -- 出自元·元好問·水龍吟·玉梅含臘傳香
- 只從巨屏失光彩,河洛幾度風煙昏。 -- 出自元·元好問·過晉陽故城書事
- 短衣匹馬,白頭重過洛陽城。 -- 出自元·元好問·婆羅門引 過孟津河山亭故基
- 方睹升中禪,言觀拜洛回。 -- 出自唐·陳子昂·洛城觀●【左酉右甫】應制
- 底事征西將,年年戍洛陽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重圍中逢蕭校書
- 請君傾耳聽,聽我歌洛京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煌煌京洛行
- 草座留山月,荷衣遠洛塵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送張南史
- 山游杳何處,遲回伊洛間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答田征君
- 北使從江表,東歸在洛陽。 -- 出自唐·杜審言·贈崔融二十韻
- 祖帳連河闕,軍麾動洛城。 -- 出自唐·杜審言·送崔融
- 戎狄寇周日,衣冠適洛年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寇中送張司馬歸洛
- 莫道遺名品,嘗聞入洛初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題陸墉金沙洞居
- 人人招是駱寶王,并洛陽年少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滴滴金·當初親下求言詔
- 賦詩當清明,解禊思洛浦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劉郎中知廣德軍
- 計彼行路遠,幾日至洛陽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幾道隰州判官
- 躍馬西畿令,家塋在洛陽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辛著作知西京永寧
- 問子何不治,子兄游洛瀕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韻
- 常欲登芒嶺,無由見洛橋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永叔雪後見寄兼云自尹家兄弟及幾道散
- 為喜玉川子,書船歸洛浦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暴富送孫何入史館
- 吟變閩越聲,衣有京洛塵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送林介
- 今年正月十五夜,商洛郡中為貳車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上元夜作
- 滿天下士情能接,遍洛陽園身可游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安樂窩中吟
- 去秋游洛源,今秋游洛川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川上懷舊
- 分政東西郊,可以陜洛論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和陜令張師柔石柱村詩
- 直與增價一百倍,滿洛城春都買歸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戲呈王郎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