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在第4個(gè)字的詩句
泰在第四個(gè)字的詩句
- 飲酣生泰和,語妙融交戰(zhàn)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同汪正夫行夫望鄱江
- 地天交泰,時(shí)當(dāng)傾否,五鬼休相厄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石州慢·磔攘送寒
- 晚歲登泰山,蚤已探禹穴。 -- 出自宋·劉著·次韻彥高占雪
- 樓頭阿泰聚雙蛾,手持紫檀不敢歌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謝呂敬夫紅牙管歌
- 生從五泰初,事至三起畢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詠蠶
- 有如擁泰華,管窺見一斑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趙資政當(dāng)山堂
- 身名俱泰老尚書,叱馭寧辭萬里途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送趙德老端明帥蜀
- 形安宇泰即吾鄉(xiāng),花解隨人到處黃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韻監(jiān)試潼川提刑張兵部有懷家山木犀
- 彼不見泰山,政以鹿斯逐。 -- 出自宋·王柏·和立齋書懷二首
- 運(yùn)方濟(jì)泰月在臨,有如此水舟同心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仲宣樓落成和吳深源制參韻
- 山奚必泰華,水奚必海濱。 -- 出自宋·衛(wèi)宗武·和野渡家園雜興
- 無求恒泰然,有系還多虞。 -- 出自宋·黎廷瑞·夜讀馬援傳感少游語
- 山期封泰岱,石擬勒燕然。 -- 出自宋·華岳·次李信州七十韻
- 黃巢走,泰山東,死在翁家翁。 -- 出自·***·中和初童謠
- 昔因封泰岳,今佇躡維嵩。 -- 出自唐·薛存誠·東都父老望幸
- 即期扶泰運(yùn),豈料哭賢人。 -- 出自唐·劉得仁·哭翰林丁侍郎
- 托根蟠泰華,倚干蝕莓苔。 -- 出自唐·唐彥謙·松
- 時(shí)當(dāng)交泰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減字木蘭花 右初八日坤配乾陰陽通得六合
- 地天通泰,離坎自相交。 -- 出自元·侯善淵·滿庭芳·迅速韶光
- 君不見泰山之高屹天柱,有時(shí)東崩海水枯。 -- 出自明·徐禎卿·平陵東行
- 半斤運(yùn)泰賢將用,不二門深疾始除。 -- 出自宋·宋庠·和吳侍郎龍門寶應(yīng)寺設(shè)齋
- 吾君仁泰厚,曠歲稽天刑。 -- 出自宋·石介·西北
- 措世于泰寧,歸來守丘樊。 -- 出自宋·宗澤·感時(shí)
- 人言致泰和,須索登臯夔。 -- 出自宋·裘萬頃·讀邸報(bào)
- 天君始泰然,萬境絕纖翳。 -- 出自宋·陳賓·醒心亭
- 梁父吟,泰山之頂可埋金。 -- 出自宋·陳輔·梁父吟
- 物情欣泰隨方見,世態(tài)暄涼只自知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到三山
- 治道去泰甚,此論東州確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閑坐有感偶成古風(fēng)簡劉會之高吉父康司理
- 大小遺泰山,小不遺秋毫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寄襄陽楊侍郎三丈
- 乾坤交泰重彌綸,當(dāng)日巖陵道最淳。 -- 出自宋·范師道·釣臺
- 眾謂陟泰岳,六合視茫茫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題陳宗魯東山書塾
- 譬如登泰山,頗覺天下小。 -- 出自宋·傅察·次韻杜無逸西園獨(dú)坐九絕句
- 故紙高泰山,一直一杯水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生日自嘲
- 倚天仰泰華,行地輸驊騮。 -- 出自宋·葛紹體·送余直卿廷對
- 天下維泰山,置器安不危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和元汝功元日感懷
- 體道識泰否,涉世隨悲歡。 -- 出自宋·胡宏·示二子
- 久不見泰伯,中心頻損和。 -- 出自宋·黃晞·寄李先生
- 咽嗽餐泰和,瓊田結(jié)珠蕊。 -- 出自宋·林憲·臺州郡治十二詩太守尤延之命賦·霞起堂
- 又不見泰山馬色別為群,東封望之如錦云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唐人洗馬圖
- 人不自泰,以居故移。 -- 出自宋·彭龜年·許國公生辰
- 向來否泰疏,上亦知忠誠。 -- 出自宋·彭龜年·送何同叔赴湖南漕
- 詞鋒摧泰華,疇敢攖其鋏。 -- 出自宋·史彌寧·六亭為邵陽登臨之勝識其名於千巖之詩稔矣乃
- 陰陽交泰,萬物得所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性·偈頌一百零一首
- 時(shí)清道泰封疆闊,合國歡呼賀太平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寧·偈頌四十一首
- 西方清泰國,元自是吾家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懷安養(yǎng)
- 長衣燕泰寧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悠悠萬里行
- 歷觀嘉泰與開禧,禪苑宗壇更有誰。 -- 出自宋·釋智朋·題譙庵
- 豈須登泰山,閒看諸峰小。 -- 出自宋·王古·妙峰寺
- 觀海登泰山,深高世間冠。 -- 出自宋·吳汝弌·游石仙分韻得觀字
- 德閑而泰,功勞而決。 -- 出自宋·學(xué)士院·寧宗郊祀二十九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