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在第5個字的詩句
法在第五個字的詩句
- 要自用卿法,如何與婦謀。 -- 出自宋·戴復古·寄山臺趙庶可二首
- 于茲見筆法,可想翁無恙。 -- 出自宋·戴復古·求先人墨跡呈表兄黃季文
- 叔世去籀法,十鼓迷八九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穎語次楊廉夫進士古聲韻
- 寒醅出家法,異果得他境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九日九日
- 朝廷肅穆法度治,豈用懔懔憂胡羌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地動
- 不正誅鋤法,仍蒙獎嘆榮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英宗皇帝挽歌辭三首
- 刺骨舞文法,吹毛出瑕滓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送李汝臣同年謫官導江主簿
- 自問安取法,前修果慕誰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酬永樂劉秘校四洞詩
- 脫白來求法,披緇去出家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泊頭圓照堂
- 片心窮萬法,半語辯千邪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贈鶴林
- 一知懸象法。 -- 出自南北·庾信·正旦上司憲府詩
- 濫官舞國法,致亂有其因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感時述事(十首)
- 一指指應法,一聲聲爽神。 -- 出自唐·常建·聽琴秋夜贈寇尊師
- 宗師信舍法,擯落文史藝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自衡陽至韶州謁能禪師
- 師臣有家法,小白猶尊周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渭水
- 蠹露宗通法已傳,麻衣筇杖去悠然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送濬上人歸揚州禪智寺
- 弘深司馬法,雄杰貳師兵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
- 宰君迎說法,童子伴隨緣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送赟法師往上都
- 煮玉矜新法,留符識舊仙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
- 若問無心法,蓮花隔淤泥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同苗發慈恩寺避暑
- 風流鼓板,法曲獻仙音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滿庭芳·共慶清朝
- 應干請祈法術,都是謾勞神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滿庭芳·辰出街頭
- 洞開霞館法虛晨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引·太霄玉帝
- 膺寶瑞,更法度,智勇超軼成湯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六州
- 收威柄,更法令,鼎從新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十二時/憶少年
- 自得陶朱法,休教懶瓚知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南柯子/南歌子
- 色身即是法身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西江月 以上二首見丹經極論,未注作者
- 般般飛騰法界,萬鐘顛狂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錦堂春 此下原有神光燦修行之士一首未注名
- 處方猶持法,義比君使臣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詠懷
- 言為當代法,行不古人慚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太師杜公挽詞五首
- 事光中執法,書集右將軍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贈太子太傅王尚書挽詞二首
- 仲尼書大法,亦莫重更端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王平甫見寄
- 唯存先王法,好丑無使疑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寄滁州歐陽永叔
- 平明中執法,懷疏又堅述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書竄
- 將軍守漢法,壯士發燕歌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李閣使知冀州
- 引經見大法,非蹈春秋僻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劉定賢良下第赴廣陵令
- 一旦命執法,嫉惡寄所施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吾志
- 官業除苛法,家風襲雅章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投迤殿院
- 僧傳床樹法,客獻遞詩筒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獻轉運副使太常李博士
- 周孔不足法,軻雄不足師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誡子吟
- 杯觴限新法,何故便能傾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秦和十月二十四日初見雪呈相國元老
- 低枝競聽法,草木有情感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次開祖使君韻兼呈端叔大夫圣域長老
- 清風已說法,不用重宣偈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次韻錢濟明贈感慈長老
- 囊中餐玉法,櫪上追風驃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郊居與八弟無斁讀書
- 是為萬世法,何止帝者師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十月旦讀子美北風吹瘴癘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
- 漢書國史法,心要藏經郛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宣城書懷
- 苗狝申軍法,蕃宣奉帝俞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宣城書懷
- 更詢消遣法,元自不空聲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雨晴吳李過園中
- 因而語兵法,可以威四夷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競渡示周宰
- 以證無生法忍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西江月·住想修行布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