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在第2個字的詩句
法在第二個字的詩句
- 法法滿前供受用,更於何處覓家風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諸友和章及性宗用韻二首
- 萬法歸一心,一心何所寄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讀圓覺經
- 法法惟心造,報應萬不同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恭南酷熱
- 心法兩俱忘,無解亦無縛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和于子儀觀見贈二十韻
- 高法豈從心外有,一真還向夢中交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宿覺空院用壁間韻寄王巨山
- 文法何苦多,日力不暇給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山齋
- 法法如是說,應不負山翁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萬松嶺
- 佛法不須身外覓,世緣只作夢中看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和葺廬韻
- 二法可行持,書紳聊自勗。 -- 出自宋·晃逈·書紳二法辭
- 佛法一肩擔荷卻,黃鶴樓前第一尊。 -- 出自宋·賈似道·崇恩演福禪增偈
- 句法一如冰柱險,書齋坐怪玉壺寬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和懷英雪詩
- 制法應世變,欲返民心愚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雜詩
- 萬法分流皆有相,一心息妄自無生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同君俞自牛頭寺至興教院又會文師
- 秦法雖甚苛,秦吏若猶拙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和蘇著作麻姑十詠·秦人峰
- 佛法本無二,誰論律與禪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贈端上人
- 此法漢魏周隋無,紅泉得之延坐隅。 -- 出自宋·林亦之·丈人行答通平林簿
- 禪法空中得,書生紙上尋。 -- 出自宋·林泳·雜述
- 傳法燈燈火,聞經處處龍。 -- 出自宋·劉曈·禪師塔次韻
- 萬法元皆妄,馀生了未能。 -- 出自宋·劉植·重游法空寺
- 愈法氣如虹,候門識奇英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竹支以其季子將有遠行丐余一言余與翁游視其
- 古法雖可行,必得奉行者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送楊伯可
- 說法無如這個親,十方剎海一微塵。 -- 出自宋·齊禪師·呈云蓋智禪師
- 佛法西來隨處見,梅花老去為誰清。 -- 出自宋·丘葵·西興寺值雨次吳警齋先生韻
- 佛法全盛日,南方即吾廬。 -- 出自宋·釋寶曇·送松上人西歸兼呈去佞隱君子及其家賢子侄致
- 佛法世法,都盧一片。 -- 出自宋·釋崇岳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萬法是心光,諸緣惟性曉。 -- 出自宋·釋崇岳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正法眼,瞎驢邊。 -- 出自宋·釋崇岳·芝山智默長老請贊密庵先師
- 無法無人誰付囑,難兄難自相謾。 -- 出自宋·釋從瑾·頌古三十八首
- 佛法流行明盛世,持世護法端有恁。 -- 出自宋·釋大觀·壽平章秋壑師相
- 佛法水中月,耳里眼里說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昌·頌古五十七首
- 振法雷,擊法鼓,布慈云兮灑甘露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沖·偈頌五十一首
- 正法眼,破沙盆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沖·偈頌五十一首
- 正法眼藏,十圣好知。 -- 出自宋·釋道寧·偈六十九首
- 是法住法位,世間相常住。 -- 出自宋·釋道寧·偈六十三首
- 佛法二字,人人知有。 -- 出自宋·釋道生·偈頌二十二首
- 佛法妙性天機,一字教他不得。 -- 出自宋·釋道顏·頌古
- 振法雷,擊法鼓。 -- 出自宋·釋德·禱雨頌
- 一法不明,翳汝眼睛。 -- 出自宋·釋德光·偈頌十首
- 佛法世法,因行掉臂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偈傾一百三十三首
- 佛法二字,不怕爛卻,且聽諸方行棒喝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偈傾一百三十三首
- 正法眼,破沙盆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偈傾一百三十三首
- 佛法二字,不怕爛卻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偈傾一百三十三首
- 佛法大有在,只是無人證明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偈傾一百三十三首
- 正法眼藏,永永流通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偈頌六十八首
- 法法小相干,人人各自度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偈頌六十八首
- 萬法歸一一何歸,海口難酬這一問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頌古十首
- 末法無知老比丘,虛空尋縫陸行舟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寒巖居士請贊
- 財法二施,等無差別。 -- 出自宋·釋梵琮·偈頌九十三首
- 法法現前,頭頭具足。 -- 出自宋·釋海印·偈
- 形法皆非,假名菩薩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開·偈頌八十七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