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在第2個字的詩句
法在第二個字的詩句
- 祀法有虔,皇情允肅。 -- 出自隋·佚名·五方帝
- 佛法曉敷三藏秘,帝恩春及九原深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吳僧日章講師赴召修蔣山普度佛事既罷東歸送
- 白法歸龍樹,清談落虎溪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憶天臺東掖然老
- 關法晨方度,其如夜未明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
- 世法人情已盡拋,深林自占一枝巢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夜坐二首
- 鈔法如弓末愈張,可堪于比更求詳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循梅路口四首
- 萬法與身俱幻,百骸惟耳尚聰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耳鼻六言二首
- 守法仁人勇,持身處女嚴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送魏錄事
- 家法惟清白,軍儲必腐紅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別宋粹一首
- 屈法相全煩圣主,上書俱貶愧前賢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送王實之
- 佛法須償蚯蚓債,帝魂化作杜鵑啼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飲中題一首
- 骨法枯閑甚,惟堪作隱君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北山作
- 秦法嚴堂陛,秦兵繞殿廬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雜詠一百首·夏無且
- 指法金針不許窺,笑他貧女織寒機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諸公載酒賀余休致水村農卿有詩次韻
- 萬法先除病,誰能識病多。 -- 出自宋·徐璣·凈名寺
- 句法深深見,心宗細細論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挽鄭禹功
- 心法云無住,流沙歸復來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贈金剛三藏 [一作許渾詩]
- 萬法一軒中,周回百座容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大慈交師演古軒
- 謂法度量者,盡始皇帝造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秦詔
- 家法要相委,在邇不在遐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冤婦行
- 文法奸酋引騎兵,飛隨銀鶻弓刀滿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峰鐵峽
- 得法龍須隨七祖,休官郎將繼牛頭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龍堂院宗慜寫真求贊次七兄韻
- 柳法何能染鬢根,柳絲只解絆愁魂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春思三絕
- 萬法本來空,蒙頭都不管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治平寺清音堂
- 佛法元無法,人謀盡過謀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東山次俞紫微止止堂韻
- 漢法原為廟,仙居別有京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四月十七日奉安仁宗皇帝御容於景靈孝嚴殿是
- 禮法未聞離漢制,土宜多說似吳風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
- 有法在朝端,無塵到冠蓋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上孫使君
- 一法尋常說,此機仍未忘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題大安寺通禪師院
- 我法妙難思,天龍盡回向。 -- 出自唐·寒山·詩三百三首
- 我法從誰悟,心師是貫花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酬李侍御萼題看心道場賦以眉毛腸心牙等五字
- 萬法出無門,紛紛使智昏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禪詩
- 為法應過七祖寺,忘名不到五侯門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送如獻上人游長安
- 君法君文,在圣政紀云。 -- 出自唐·來鵠·圣政紀頌
- 聞法靈山真佛子,馳名南國本詩流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威道人歸鄉
- 說法音同海潮震,隨緣身比岳云閑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送僧歸越
- 說法雄音敵海潮,一棲京寺葉頻凋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送僧歸蘇州
- 萬法皆空,空即是空,佛安在哉。 -- 出自宋·陳人杰·沁園春·萬法皆空
- 執法若能誅首惡,更將京觀筑鯨鯢。 -- 出自宋·李呂·秋旱
- 何法共叩微,歸性有順涂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寄魏元履
- 近法秦州體,篇篇妙入神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杭州雜詩和林石田
- 傳法優婆域,誦經孤獨園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全太后為尼
- 佛法本來南北異,個中北望見南山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寄題悠然閣三絕句
- 骨法凌煙像,家聲鼓瑟篇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叔易自三歸吳同赴竹庵荔子之集二首
- 兒法不留,儲金積谷將誰收?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黃金壕
- 陣法本天地,兵機侔鬼神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髯將軍
- 官法濫,刑法重,黎民怨。 -- 出自元·元無名氏·醉太平·堂堂大元
- 說法能超最上禪,持心不受群疑縛。 -- 出自明·林鴻·鐔上送僧歸衡山
- 國法須遵守,人非莫舉揚。 -- 出自唐·張齊賢·自警詩
- 萬法心中寂,孤泉石上澄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書古寺僧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