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在第11個字的詩句
法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
- 清凈門庭無意認,淫情術(shù)法入心貪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十報恩 道友問在家能修行否
- 便不?、有相行持,認無妙法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清心鏡 華亭嚴因院主
- 幼則隨群,長而異眾,一心法?行持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 混元劉法師升化,以詞贊之
- 禪有南宗及北宗,畫家筆法與之同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范寬秋林蕭寺圖
- 老人閱世如云浮,獨于畫法未肯休,此圖贈我實手跡,筆繪還輸?shù)诙I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高其佩指頭畫虎
- 意存制具細何有,前人之法后人守,金湯鞏固萬年清,詎系區(qū)區(qū)此樹柳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柳條邊
- 不及賈生何處是,弗將禮法教兒孫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詠史上·伏生
- 長嘯一聲天地窄,了無佛法與人傳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觀·偈頌七十六首
- 三業(yè)之中堪發(fā)問,勿令萬法不精專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重脫袈裟掛廣州,與人說法口如流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瑩老自浙歸住東廣光孝移住南華五首
- 柏子香清誰喜聞,五言句法更清芬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新合柏子香因誦皮日休坐久重焚柏子香輒以其
- 滿腹詩書,余事到、穰苴兵法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滿江紅·滿腹詩書
- 齧雪節(jié)剛難屈膝,拈花妙法愿埋腰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四疊
- 尼父常言諱徵在,釋迦說法向摩耶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謁墓五首
- 山鬼投牒何敬恭,天女問法尤豐茸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題龍眠十八尊者
- 人間簡冊渺煙海,君以約法包無馀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再題鐘賢良詠歸堂
- 縱使有文堪續(xù)譜,未知楷法屬何人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荔支盛熟四絕
- 的皪江梅竹外枝,能將幻法轉(zhuǎn)生機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墨竹梅
- 所憂厥后嗣之者,忠定良法還如空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送知府吳龍圖
- 心正能教筆不欹,古來書法獨公知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送張端明赴召
- 云章元是七德舞,字字筆法超鐘王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進謝御書古詩
- 華光佛壽十二劫,瞿曇像法一千年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滅翁為日者求詩
- 十指瀝干終七軸,后來求法更無君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贈寫經(jīng)僧楚云
- 光影騰輝照心地,無有一法當現(xiàn)前。 -- 出自唐·寒山·詩三百三首
- 篋貯靈砂日日看,欲成仙法脫身難。 -- 出自唐·施肩吾·自述
- 醉臥豈能妨燕雀,狂吟爭法勸魚龍。 -- 出自宋·潘閬·瓜州臨江亭留題
- 懶矣宦情甘冗長,拙於句法強追陪。 -- 出自宋·黃公度·暮春宴東園方良翰有詩入夏追和
- 天目山前景老禪,長安傳法舊沙門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幽州送景僧錄歸錢塘
- 白■紅鮮百萬艘,張侯三法獨稱優(yōu)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華亭主簿張侯明善
- 崔老題詩欲招鶴,生公說法善降龍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八月五日,偕錢唐王現(xiàn)、海昌李勛、大梁滑人
- 青衫志國繼高唱,首論書法詞逾新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和樓志國范君武讀胡尉臨安所獲顏魯公書斷碑
- 天公定不辜吾人,蠟梅句法聊付君。 -- 出自宋·吳則禮·和蠟梅詩
- 撩天鼻孔蟠雷車,世間諸法種種壞。 -- 出自宋·吳則禮·舟行坐睡
- 更看詩翁落椽筆,彈丸句法許誰同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韻趙帥登平山堂
- 如許堯民艱粒食,未應漢法廢常平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韻趙教授
- 促促浮生忽二毛,安心有法賴禪逃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病中書懷二首
- 少須官廨住家穩(wěn),往問句法幾即功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再次韻答梁教授
- 水部風流小隱居,別來眼法定何如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過何權(quán)道幽居不遇
- 近日半聾并半啞,莫將佛法問龐公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游雍熙寺
- 未見同參木上座,空余聽法石於菟。 -- 出自宋·惠洪·崇勝寺后,有竹千余竿,獨一根秀出,人呼
- 布裘落魄荊州市,丹經(jīng)秘法為君傳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贈王先生
- 至今西南推望剎,十世說法云仍孫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大隋山
- 江南蕭寺不知數(shù),據(jù)堂說法盡龍虎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送演上人
- 杯水能令重百鈞,阿師心法妙通神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謁奉承天超公法師作二首
- 三韓山川悉漢地,其中佛法亦復然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施磨衲與惠因長老
- 石滑梯山祗自疲,誰云此法妙難思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初冬快晴陪宣卿叔夏游石頭庵過三生藏窮深極
- 千古家風期爾振,一時句法許誰先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和鮑倅
- 三古絕編徒自圣,二王書法恐非臣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扇子詩
- 每讀商書戒十愆,不憂漢法干三互。 -- 出自宋·王之望·再和
- 昭容引儀近日月,御史執(zhí)法嚴風霜。 -- 出自宋·王之望·次韻陳庭藻赴天申燕詩二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