沾在第13個(gè)字的詩句
沾在第一十三個(gè)字的詩句
- 古往今來只如此,牛山何必獨(dú)沾衣 -- 出自唐·杜牧·九日齊山登
- 欲往從之雪雰雰,側(cè)身北望涕沾巾。 -- 出自兩漢·張衡·四愁詩
- 追亡事、今不見,但山川滿目淚沾衣。 -- 出自宋·辛棄疾·木蘭花慢·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
- “古往今來只如此,牛山何必獨(dú)沾衣”全詩翻譯賞析 -- 出自··
- “縱使晴明無雨色,入云深處亦沾衣。”全詩翻譯賞析 -- 出自··
- 我今誓死不能去,哀鳴驚叫淚沾衣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山鷓鴣詞
- 云海相望寄此身,那因遠(yuǎn)適更沾巾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子由使契丹
- 他日思賢見遺像,不論宿草更沾巾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陸龍圖詵挽詞
- 途見白云如晶海,(以上蕭瑜)沾衣晨露浸餓身。 -- 出自·毛澤東·七絕·贈(zèng)劉翰林聯(lián)句
- 暫語船檣還起去,穿花貼水益沾巾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燕子來舟中作
- 不覺別時(shí)紅淚盡,歸來無淚可沾巾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離別難
- 初睹銀鉤還啟齒,細(xì)吟瓊什欲沾巾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得潮州楊相公繼之書并詩以此寄之
- 墳上少啼留取淚,明年寒食更沾衣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和楊師皋傷小姬英英
- 門客空將感恩淚,白楊風(fēng)里一沾巾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過高將軍墓
- 欲話毗陵君反袂,欲言夏口我沾衣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初見劉二十八郎中有感
- 莫惜新衣舞柘枝,也從塵污汗沾垂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看常州柘枝贈(zèng)賈使君
- 莫怪近來都不飲,幾回因醉卻沾巾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答勸酒
- 廣武城邊逢暮春,汶陽歸客淚沾巾。 -- 出自唐·王維·寒食汜上作(一作途中口號(hào))
- 說與吾兒勤念此,負(fù)禾勿恨露沾衣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書意
- 旗腳倚風(fēng)時(shí)弄影,馬蹄經(jīng)雨不沾塵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成都大閱
- 自古情鍾在吾輩,尊前莫怪淚沾衣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別梅
- 憶戍梁州如昨日,憑闌西望一沾襟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蓬萊館午憩
- 小市門前沙作堤,杏花雖落不沾泥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小市
- 遺老不應(yīng)知此恨,亦逢漢節(jié)解沾衣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夜讀范至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
- 萬里西來為一饑,坐曹日日汗沾衣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假日書事
- 江路輕陰未成雨,梅花欲過半沾泥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平陽驛舍梅花
- 日夕思?xì)w不得歸,山川滿目淚沾衣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胡笳十八拍十八首
- 聞道長安吹戰(zhàn)塵,春風(fēng)回首一沾巾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桃源行
- 未有半分求自贖,恐填溝壑更沾襟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初去臨川
- 弱柳從風(fēng)疑舉袂,叢蘭裛露似沾巾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憶江南·春去也
- 弱柳從風(fēng)疑舉袂,叢蘭裛露似沾巾,獨(dú)笑亦含顰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雜曲歌辭·憶江南
- 夜泊湘川逐客心,月明猿苦血沾襟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酬瑞州吳大夫夜泊湘川見寄一絕
- 各系一官難命駕,每懷前好易沾巾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寄楊虢州與之舊姻
- 苜蓿峰邊逢立春,胡蘆河上淚沾巾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題苜蓿峰寄家人
- 主人邀客醉籠下,京洛風(fēng)埃不沾席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白兔
- 自古英豪皆若此,哭君徒有淚沾纓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蘇才翁挽詩二首
- 月色如霜不粟肌,月光如水不沾衣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
- 後有病夫看病句,不須告欣亦沾巾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春盡夜坐三首
- 前日看梅風(fēng)吹倒,昨日看梅雨沾帽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雨後曉起問訊梅花
- 半世征行怕子規(guī),一聞一嘆一沾衣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枕上聞子規(guī)二首
- 臘盡殘銷春又歸,逢新別故欲沾衣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酬復(fù)言長慶四年元日郡齋感懷見寄
- 南過猿聲一逐臣,回看秋草淚沾巾。 -- 出自唐·韓翃·送客貶五溪
- 正好嬉游天作魔,翠裾無奈雨沾何。 -- 出自宋·姜夔·觀燈口號(hào)
- 它日石羊芳劃路,弟兄來此一沾裾。 -- 出自宋·姜夔·張平甫哀挽
- 忘卻下樓扶我誰,接離顛倒酒沾衣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會(huì)散野步
- 老懶居家似出家,園林春色雨沾沙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寄題石湖海棠
- 父子情深苦亦深,蓋天神武一沾襟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重讀唐太宗紀(jì)
- 腰鐮刈熟趁晴歸,明朝雨來麥沾泥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刈麥行
- 目極魂斷望不見,猿啼三聲淚沾衣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樂府雜曲·鼓吹曲辭·巫山高二首
- 客里相逢款話深,如何歧路剩沾襟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潁川留別司倉李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