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在第6個字的詩句
河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康衢一望通,河洛正天中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洛中游眺貽同志
- 樹色隨關迥,河聲入塞遙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夜行次東關(一作行次潼關驛)逢魏扶東歸
- 少年隨將討河湟,頭白時清返故鄉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河湟舊卒
- 結束佐戎旃,河西住幾年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送河西從事
- 山壓秦川重,河來虜塞深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回鸞閣寫望
- 石窗清吹入,河漢夜光流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再題敬亭清越上人山房
- 地連秦塞起,河隔晉山微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游華山云際寺(一作游少華山甘露寺)
- 海沂軍未息,河畔歲仍荒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送鄒判官赴河南(一作劉長卿詩)
- 自從戎馬生河雒,深鎖蓬萊一百年。 -- 出自唐·薛逢·金城宮
- 若共將軍語,河蘭地未收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送鳳翔范書記
- 草平連邑動,河滿逐江流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秋日登山閣
- 聽吟麗句盡,河漢任西東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夏日(一作秋夜)宿秘書姚監宅
- 城臨渭水天河靜,闕對南山雨露通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宮應制
- 去年六月西河西,今年六月北河北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巡邊在河北作
- 油囊取得天河水,將添上壽萬年杯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雜曲歌辭·蘇摩遮
- 岸杼含蒼捄,河蒲秀紫臺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岳州別梁六入朝
- 月窟窮天遠,河源入塞清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送趙順直郎中赴安西副大都督
- 日月千齡旦,河山萬族春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送宋休遠之蜀任
- 秦崩晉代兮河覆山移,天顛地陷兮何有不知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
- 翩翩者舟,在河之涘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無衣一首招黃任道歸
- 內中知是黃河樣,九曲今年徹底清。 -- 出自唐·和凝·宮詞百首
- 秋光寂歷銀河轉,已見宮花露滴疏。 -- 出自唐·和凝·宮詞百首
- 斗柄寒垂地,河流凍徹天。 -- 出自唐·劉叉·塞上逢盧仝
- 濟北甄神貺,河西濯錦文。 -- 出自唐·蘇味道·詠石
- 云南路出陷河西,毒草長青瘴色低。 -- 出自唐·雍陶·哀蜀人為南蠻俘虜五章·入蠻界不許有悲泣之
- 華岳載不重,河海振不洩。 -- 出自宋·毛滂·生日
- 盡驚慷慨山河主,忽訪支離草澤人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酬和知府李殿院見訪之什往來不休因成四首
- 山勢朝衙署,河聲貫里閭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上知府趙侍郎二首
- 陜城天險枕河湄,茆土真風勝暫知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上知府石太尉二首
- 還如裴度鎮河東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和并州劉密學見寄
- 山前衙署枕河湄,遂意榮居事可知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河中孫學士以詩見寄因次本韻繼和三章用為酬
- 絲蠶地說連河朔,戎馬塵聞近虜庭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送王衢之任德之推官
- 山形連二華,河勢瀉三門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題陜府同判衙吏隱亭
- 金波搖酒面,河影墮簾鉤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臨江仙·記得年時離別夜
- 尚應九里蒙河潤,他日一天今二天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送湯丞相帥會稽
- 夜來拾得斷河星。 -- 出自宋·劉辰翁·臨江仙·天際何分南與北
- 多情誰到星河曉。 -- 出自宋·劉辰翁·虞美人·秋陰團扇如人老
- 是誰力挽天河,誤他仙客,并失卻、乘槎來路。 -- 出自宋·劉辰翁·祝英臺近·昨朝晴
- 敬須洗眼候河清,讀公浯水中興頌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呈陳總領五首
- 胡塵只隔淮河在,誰為長驅一掃空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題高遠亭
- 遠草兼云,凍河膠雪,此時行李。 -- 出自宋·張炎·水龍吟·幾番問竹平安
- 黃河路接銀河路。 -- 出自宋·張炎·摸魚子·溯空明
- 林霏散浮暝,河漢空云,都緣水國秋清。 -- 出自宋·張炎·夜飛鵲/夜飛鵲慢
- 儂家生長在河干,夫婿如魚不去灘。 -- 出自明·袁宏道·竹枝詞四首時阻風安鄉河中
- 月輪生舜廟,河水出關墻。 -- 出自唐·耿湋·送姚校書因歸河中
- 能令百二山河主,便作樽前擊缶人。 -- 出自唐·胡曾·詠史詩·澠池
- 流泉灌注通河漢,列館回環接洞天。 -- 出自宋·夏竦·奉和御製玉清昭應宮成
- 門開閶闔星河在,榜注神仙姓字瓣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詩一首
- 云覆嵩頂寒,河傾灘面□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之靈巖三首
- 東來鳴棹落河干,喜見孤幡佛樹端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宿紹隆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