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在第14個(gè)字的詩句
河在第一十四個(gè)字的詩句
- 淮南八月雁初過,奉使槎回烏鵲河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吳詠十章用韻復(fù)正宗架閣
- 紫極正宜扶日月,鴻溝未許割山河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寄蘇昌齡
- 人家夜雨黎陽樹,客渡秋風(fēng)瓠子河。 -- 出自明·李攀龍·送皇甫別駕往開州
- 一日十拔九摩挲,鞘影鱗鱗入向河。 -- 出自明·徐渭·沈叔子解番刀為贈(zèng)二首
- 銀髻望夫高入漢,玉屏隨客折成河。 -- 出自明·徐渭·自坌道走居庸雪連峰百仞橫障百折銀色晃晃故
- 昨向居庸劍戟過,今朝流水是洋河。 -- 出自明·徐渭·上谷歌四首
- 裊裊西風(fēng)吹逝波,冥冥灝氣逼星河。 -- 出自明·楊基·途次感秋
- 寄語乘槎溟海客,回頭來此問天河。 -- 出自唐·李乂·興慶池侍宴應(yīng)制
- 秋江欲起白頭波,賈客瞻風(fēng)無渡河。 -- 出自唐·劉言史·夜泊潤州江口
- 曾聽豪家碧玉歌,云床冰簟落秋河。 -- 出自唐·吳融·月夕追事
- 凌風(fēng)寶扇遙臨月,映水仙車遠(yuǎn)渡河。 -- 出自唐·何仲宣·七夕賦詠成篇
- 漢兵候月秋防塞,胡騎乘冰夜渡河。 -- 出自唐·屈同仙·燕歌行
- 月澄凝兮明空波,星磊落兮耿秋河。 -- 出自唐·蘇源明·秋夜小洞庭離宴詩
- 西江浪接洞庭波,積水遙連天上河。 -- 出自唐·楊凝·初次巴陵
- 秋霽露華清帶水,月明天色白連河。 -- 出自宋·石延年·秋夕北樓
- 懶憶盱江釣綠波,春風(fēng)躍馬望洮河。 -- 出自宋·強(qiáng)至·送李山甫赴熙州
- 戲珪旋翦飄疏葉,祭璧初沈委大河。 -- 出自宋·強(qiáng)至·和司徒侍中喜雪
- 午夜九霄開寶扇,一聲萬壽徹明河。 -- 出自宋·強(qiáng)至·元夕觀駕御端門詩
- 烏云夭矯風(fēng)作惡,雷奔電掣雨懸河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題城南書院三十四詠
- 迂船徑欲一相過,安德橋西之字河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寄張守仲思十首
- 幾時(shí)蹁躚數(shù)訪我,為君快作鯨飲河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贈(zèng)龔養(yǎng)正二首
- 聞為詩魔掩貝多,辭源袞袞倒洪河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又次铦樸翁韻四首
- 紫宸朝動(dòng)雞人唱,一片天光接絳河。 -- 出自宋·吳泳·和杜樞密雪
- 一自金鑾陡下坡,更無津可問明河。 -- 出自宋·吳泳·和杜樞密雪
- 分明流向郴人道,此水今名崇德河。 -- 出自宋·阮閱·郴江百詠并序·崇德河
- 今年織女知何處,不見星郎送渡河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七夕日宿長江
- 斂盡寒威離兩蜀,播將春色入三河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送元播
- 北蟲成塵天峨峨,鐵牛古背橫黃河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感歌行
- 無命無才猶有友,但憐雄辯正懸河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隔墻吹簫悲深有作
- 雪色云容通劍閣,鏡光池溜屬天河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黑水館
- 不覺年年撚指過,急如催浪轉(zhuǎn)長河。 -- 出自宋·張繼先·金丹詩四十八首
- 盡日閑同方外友,高吟落筆如懸河。 -- 出自宋·張繼先·和元規(guī)任從他歌
- 今人議論只從多,簣土那能障大河。 -- 出自宋·林季仲·宿天臺(tái)石橋
- 英姿杰氣狹宇宙,卻立引手攀明河。 -- 出自宋·馮時(shí)行·夔帥范太尉生日
- 再拜升車望已過,卻教紅粉保山河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昭君怨四首
- 沅水千年非舊波,英風(fēng)元自振關(guān)河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和仁仲過五溪
- 饤饾蛛絲織網(wǎng)羅,坐看牛女夜斜河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扇子詩
- 四十圍間看溜雨,三千年后數(shù)恒河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古柏二首
- 火光焰焰毒人肺,不惜一濕傾天河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大雨水憂三堰決壞且念吾挺之在病無與共此憂
- 但云龍女來行水,免使牛郎暗渡河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小孤廟
- 百萬貔貅尚枕戈,將軍未復(fù)舊山河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送孫賓老守三池二首
- 神人歡樂何其多,令君福祿如山河。 -- 出自宋·吳儆·贈(zèng)吳令君
- 賴得勁蹄無可礙,一鞭安穩(wěn)過沙河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騎騾
- 晉陵城東窣堵坡,兩尖高并下臨河。 -- 出自宋·楊冠卿·自槜李至毗陵道中
- 前有天隨后老坡,杞糧仍欲壽西河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自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
- 咫尺相望得步過,忽然一雨阻山河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次韻審知十三日四絕
- 螳螂欲張難當(dāng)轍,鼴鼠終微漫飲河。 -- 出自宋·曹彥約·譚仁季以二詩見貽走筆次韻
- 吳綃一幅苦無多,中涵大華及黃河。 -- 出自宋·程珌·修玉牒官閣子屏甚古詰吏亦不知曷始數(shù)語紀(jì)之
- 須信繁華易催折,不如柔弱拂江河。 -- 出自宋·薛師石·楊柳枝
- 路通矮屋惟添草,橋壓扁舟半沒河。 -- 出自宋·薛師石·水心先生惠雇瓜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