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在第3個字的詩句
汾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君家汾陽家,永巷車雷奔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用王鞏韻送其侄震知蔡州
- 大兒汾陽中令君,小兒天臺坐忘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
- 暫屈汾陽駕,聊飛燕將書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收京三首
- 千秋汾晉間,事與云水白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八哀詩·贈司空王公思禮
- 吾聞汾晉間,竹少重如玉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湓浦竹
- 有客汾陰至,臨堂瞪雙目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葡萄歌
- 氣歇汾陰鼎,魂飛京兆阡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
- 可憐汾上柳,相見也依依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(參曾居此郡八九年)
- 白云汾水上,人北鴈南飛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賈推官赴絳州
- 別數(shù)汾陽考,重鐫宋父銘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正仲左丞生日
- 豈必汾河曲,方為歡宴所。 -- 出自唐·李世民·帝京篇十首
- 何必汾陽處,始復有山泉。 -- 出自唐·李世民·初夏
- 豈必汾陰曲,秋云發(fā)棹歌。 -- 出自唐·李世民·臨洛水
- 昔聞汾水游。 -- 出自南北·謝靈運·從游京口北固應詔詩
- 別君汾水東,望君汾水西。 -- 出自唐·張籍·寄別者
- 秋風汾水辭,春暮蘭亭記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端午
- 月斜汾沁催驛馬,雪暗岢嵐傳酒杯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
- 振旅汾川曲,秋風橫大歌。 -- 出自唐·盧照鄰·樂府雜曲·鼓吹曲辭·上之回
- 夕濟汾陰河。 -- 出自南北·沈約·昭君辭
- 我從汾晉來,山之面目腹背皆經(jīng)過。 -- 出自元·元好問·涌金亭示同游諸君
- 遺情汾水。 -- 出自南北·謝朓·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詩 一
- 載懷汾水情。 -- 出自南北·謝朓·奉和隨王殿下詩 二
- 幸藉汾陽想。 -- 出自南北·謝朓·奉和隨王殿下詩 七
- 定是汾河上。 -- 出自南北·庾信·詠畫屏風詩 二四
- 將歸汾水上,遠省錦城來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廣陵送趙主簿自蜀歸絳州寧覲
- 晉祠汾水古并州,千騎雙旌居上頭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太原鄭尚書遠寄新詩,走筆酬贈,因代書賀
- 稍觀汾水曲,俄指絳臺前。 -- 出自唐·杜審言·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
- 鼻祖汾陽,佐唐勛業(yè),管取今猶昔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念奴嬌·池塘風暖
- 雁歸汾水綠,城壓代云黃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季父知并州
- 始聞汾陽生,文行眾所諒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
- 不必汾水上,秋風看雁群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劉職方知汾州
- 痛惜汾陰西祀后,翠華辜負上陽天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天津感事二十六首
- 豈羨汾陽前。 -- 出自南北·蕭衍·游鐘山大愛敬寺詩
- 瑞合汾陰。 -- 出自南北·江淹·奏宣列之樂歌舞
- 太岳汾陰封祀了,這回好共赤松游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太保瑯琊相公見惠酒因成二絕用為紀謝
- 封禪汾陰連歲榜,狀元俱是狀元兒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聞張師德狀元登第因以寄賀兼呈梁固狀元
- 舊日汾陽中書令,何限門生兒子。 -- 出自宋·劉辰翁·金縷曲/賀新郎
- 古樹汾陰道,悠悠東去長。 -- 出自唐·耿湋·送胡校書秩滿歸河中
- 身是汾陽嗣,囊惟郭璞書。 -- 出自宋·王琪·送安公歸頂山瑞石菴
- 雁飛汾水,鶴歸華表,人事又千年。 -- 出自元·劉秉忠·太常引·衲衣藤杖是吾緣
- 單騎汾陽休比擬,都因忠赤格穹天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二月十四日喜而有作
- 解道汾陽是人杰。 -- 出自宋·胡銓·轉(zhuǎn)調(diào)定風波/定風波
- 自惜汾陽紆道駕,無如太室覽真圖。 -- 出自唐·沈佺期·嵩山石淙侍宴應制
- 吾聞汾陽子,貴購父畫一筆不許它人藏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郭熙山水障子
- 獨有汾亭者,無人得姓名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雜詠一百首·汾亭釣者
- 見謂汾陽門,走卒皆王侯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送崔先生東歸
- 抗旌汾浦根移白,豎箔藍關花染紅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題臥屏十八花·姚黃
- 追配汾陽郭,臨淮李,掃妖孽,植顛仆,復疆宇,洗膻腥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六州歌頭·燧瑊勛業(yè)
- 西風汾浦,雁初飛,秋水渺茫無際。 -- 出自金·段成己·大江東去 送楊國瑞西歸
- 無情汾水自西流。 -- 出自金·段克己·鷓鴣天 九日寄彥衡濟之,兼簡仲堅景純二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