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在第9個字的詩句
民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渭上空張復漢旗,蜀民已哭歸師至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梁父吟
- 山頭九月雪一尺,山民燃薪當襦胯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秋風三首
- 朝雨沒田夜崩屋,下民何罪罹此毒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厭雨四首
- 神君仁兮念下民,撫民災兮號帝閽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敘雨:
- 入門四顧皆桑田,居民三五依道邊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自南京之陳宿柘城
- 雖無濟物跡,膏澤在民心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飛云
- 須知高枕外,長是勸民耕。 -- 出自唐·曹松·贈華陰李明府
- 百役并驅衣食內,四民長走路岐中。 -- 出自唐·薛逢·六街塵
- 推滿常己任,濟域定民皆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上杭帥呂舍人
- 憶向城南共說詩,山民與我定相隨。 -- 出自宋·翁卷·悼舊呈趙紫芝
- 先遣五坊排獵騎,為民除害出神京。 -- 出自唐·和凝·宮詞百首
- 薦士滿朝稱弟侄,教民到處過兒孫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上知府大同王太尉六首
- 爭似伯玄青石去,教民先只種桑麻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送王甲宰青石縣
- 野媼定知還去虎,山民從此罷赍牛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送施徽州二首
- 五湖歌吹滿,兩郡吏民爭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投贈徐平江三十韻
- 初政寰區望太平,黎民樂業喜更生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役誠齋
- 經國文章垂睿想,濟民德澤感神扶。 -- 出自唐·朱長文·元少保生日
- 太守名是地,豈非為民謀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奉同原甫鄆州樂郊
- 善教邈無跡,其流在民心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魯巷太師廟
- 紅旆重來鎮故鄉,吏民歡喜指牙床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和樂道
- 水程趨闕近,豐歲得民安。 -- 出自宋·徐照·送陳郎中知嚴州
- 奏天子,傾義廩,濟饑民。 -- 出自宋·包恢·水調歌頭·羽觴隨曲水
- 望來漳民情,原留泉民意。 -- 出自宋·包恢·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
- 平生為政學魯論,愛民如兒少鞭撻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送孟信州去矣行
- 蕙帳夜寒聞鶴語,人民城郭自堪憐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又和晦翁棹歌
- 俗吏相傳作縣難,及民那有一分寬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簡徐宰
- 從此江山盡驅使,小民奉賴遣吟詩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受誥口號
- 行春獨何悰,此段待民莫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以人生五馬貴莫受侵為韻送胡獻叔守邵陽
- 應能不負丞,奇略肥民瘠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送劉贊府之官都昌五十韻
- 當如陳大夫,樹陂壽民脈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送劉贊府之官都昌五十韻
- 山店誅茅亦易成,居民火種復刀耕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山店
- 米價升騰增數倍,黎民處處不聊生。 -- 出自當代·金庸·古風 李巖
- 吾儕不努力,負此國民多。 -- 出自清·梁啟超·壯別
- 因義生憤憤生勇,鄉民合力強徒摧。 -- 出自清·張維屏·三元里
- 吁嗟朝廷意,兵以衛民為。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里胥
- 自古塵沙同浩劫,斯民涂炭豈前緣?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失題四首
- 德既能明效自充,黎民皞皞變時雍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孟子·過化存神
- {左禾右罷}稏吹香民已樂,山川草木亦光輝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度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趙子尉平陽,始止惟民憂。 -- 出自宋·楊時·寄題趙貫道后樂亭
- 德公吾與軍民同,軍民未解吾細諭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送劉尚書再守贛之一年移帥豫章
- 通守通班蓋其寓,澤民致主酬吾素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賀德慶陳倅生朝
- 春吾身外春吾民,四民無一不春者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賀廣東漕使黃郎中生朝
- 文明資厚德,怡怪兆民歸。 -- 出自隋·佚名·淳化中朝會二十三首
- 到于今,遺餅紀東征,民懷切。 -- 出自·郁達夫·滿江紅·三百年來
- 青青原野無橫歛,四民安樂祖宗初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十二月十六日立春
- 元亮胡然茲漫浪,遺民有侶便因依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新志
- 之子抱此器,用之斯民康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王性之自揚州迂路相訪于海陵荷其意厚非平日
- 才難行志易,官小及民多。 -- 出自宋·徐元杰·挽分寧張少仙二首
- 嘆歸來、山川如故,人民非是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賀新郎·家有仙禽二
- 除人大患捍大災,與民同憂可同樂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再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