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在第11個字的詩句
民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
- 自憐不在施為地,空對流民數汗顏。 -- 出自宋·王阮·遇流民有感一首
- 錫公難老無他驗,但覺斯民欲再安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帥相生日二首
- 地志只稱王長官,有功于民蓋一揆。 -- 出自宋·王應麟·吳刺史廟
- 長淮幸遇豐登歲,得與斯民奠枕安。 -- 出自宋·吳機·天開圖畫亭
- 四月維夏天未暑,天臺居民逃室處。 -- 出自宋·謝伋·送孫仲舉徽猷罷郡造朝
- 率土王民樂陶陶,犬戎亦民今婆娑。 -- 出自宋·顏得遇·招撫峒猺歌
- 當年大德瑞朱弓,仁在斯民千古同。 -- 出自宋·楊伯巖·徐偃王廟
- 從容依綠泛蓮紅,吾郡生民有幸逢。 -- 出自宋·楊公遠·呈趙提領
- 歸來奏罷天顏悅,喜阜五民鼓玉徽。 -- 出自宋·楊皇后·宮詞
- 掖垣政要舍人樣,致主澤民推宿儒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送王節推夷仲秩滿赴闕
- 三年睿主思獻納,千里疲民賴撫摩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過嚴瀨寄陸守務觀
- 我無楚尾歌來暮,君有齊民頌去思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送交代李丞元舉
- 淮西萬姓舍惟煙,淮東居民淚潛墮。 -- 出自宋·員興宗·歌兩淮
- 近來分陜從天闕,懸解西民愁百結。 -- 出自宋·員興宗·歌兩淮
- 如今拙手徒餐粟,慚見天民四者窮。 -- 出自宋·袁甫·和毛中書勸宵韻三首
- 十年三已冒為州,每每于民有旱憂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和趙成子提干喜雨韻
- 頻年官府苦催科,百里齊民猶珥筆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送陳景齋宰鉛山
- 於兵於食皆云去,當使斯民信獨存。 -- 出自宋·張九成·論語絕句一百首
- 此時此澤人知否,大慰饑民望歲心。 -- 出自宋·趙崇森·久旱喜雨
- 鄭公慶余森圭璋,使君成民神且康。 -- 出自宋·鄭漻·重修龍堂詩
- 由吾太守愛民深,孜孜利民惟不足。 -- 出自宋·鄭俠·紀連守植道傍木
- 使群風味壓荊州,每為吾民樂更憂。 -- 出自宋·周鍔·和郡守彭吏部按視湖亭凡二首
- 景物依然似昔時,只恨居民戴胡情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中原民謠·歸德府
- 挽回兇歲作豐稔,安集流民絕嘆嗟。 -- 出自宋·朱南杰·餞徐衍道知縣
- 印來聚吏排衙鼓,社到隨民出俸錢。 -- 出自元·貢師泰·送東流葉縣尹
- 從來惠化同甘雨,還使殘民得灑然。 -- 出自元·周砥·送李用和之常熟知州(至正二十年)
- 江淮烽火三千里,城郭人民八九家。 -- 出自明·陳緝·秋夜懷明本
- 故衣雖穿尚可補,秋毫擾民民亦苦。 -- 出自明·顧夢圭·裘葛行
- 去歲壺陽戍守時,下車愛民如愛兒。 -- 出自明·郭真順·俞將軍引
- 而曹之死天死之,豈得吾民有連坐。 -- 出自明·何白·哀江頭
- 去京千里日蕭條,使者流民共愁路。 -- 出自明·黃輝·送胥計部使餉薊州便道還巴中
- 山中故老無歸業,水上新民未種田。 -- 出自明·黃克晦·惠陽傷亂
- 內防外拒張籌策,恩義結民民感之。 -- 出自明·劉崧·憶昔行美達監州
- 街衢擊鼓驅儺出,卻喜邦民共樂康。 -- 出自明·陶安·歲暮即事
- 眼中往往逢故人,謾說人民已非昨。 -- 出自明·童冀·再次衍公約看杏花
- 朝筑一寸暮一尺,盡是齊民膏血積。 -- 出自明·王祎·筑城謠
- 去歲郡守朝,綸音細叮嚀:“民為邦之本,本固邦則寧。 -- 出自明·魏觀·建德縣三十韻
- 不辭瓦石形應丑,為換人民恨未休。 -- 出自明·楊文卿·舊滄州鐵獅二首
- 沛中王氣非陵寢,徒使遺民過客哀。 -- 出自明·張率·錢塘懷古
- 百年四海罷干戈,處處黎民鼓腹歌。 -- 出自明·朱有燉·元宮詞(一百三首)
- 朕為大地山河主,憂國憂民事轉煩。 -- 出自清·愛新覺羅·福臨·順治歸山詩
- 承平苑囿雜耕桑,六圣勤民計慮長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玉津園
- 獨依舊社傳真法,要與遺民度厄年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仆去杭五年,吳中仍歲大饑疫,故人往往逝去
- 何期淚灑江南雨,又為斯民哭健兒。 -- 出自近代·魯迅·悼楊銓
- 山河風景元無異,城郭人民半已非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金陵驛
- 周人舊物惟存山,文武遺民盡囚虜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石鼓
- 金城那可無粟守,堯舜與民寧并耕。 -- 出自宋·趙善括·送外舅杜侍御使陜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