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在第14個字的詩句
毫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
- 廊腰偃月勢環遭,秋宇澄明照一毫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登梵天上方
- 世路從今蝸兩角,燈窗姑置兔千毫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病中書懷二首
- 京口市樓聽度曲,廣陵帥席陪揮毫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韻解禹玉
- 要須般礴煩畫史,正自指顧分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題識山堂
- 卑官餬口竟何補,捐棄什百收一毫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贈解禹玉
- 老根先入遠煙膠,更取織枝束細毫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無兔而用雞毛無直干而用粗竹坐是二者故封川
- 但得遠塵寬俗鞅,不須臨下見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登烏奴
- 丈夫窮餓亦陶陶,肯使胸襟掛一毫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題養浩軒
- 吳侯奕奕天分高,歷記萬卷無差毫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寄題吳漢英玩芳亭
- 何期老友加記錄,乃為衰朽親揮毫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錢文季少卿以蜀中織成山谷廬山高為壽次韻
- 世間此事要識破,差處不可容一毫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陳天成用東坡趙清獻高齋詩韻賦適齋次韻
- 即今麥孕苗欲秀,得失相去懸秋毫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夏夜大雨
- 不待月明飛鏡夜,此時自可數秋毫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曉登快閣
- 千里歸來病作勞,偶因好雨試揮毫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六月初九日晚大雨簡文顯子暢
- 方正寧容遷岳麓,清明端可鑒絲毫。 -- 出自宋·陳亮·壽曾主管
- 吳越衣冠幾春夢,古今身世一秋毫。 -- 出自宋·俞灝·三高堂
- 使君勸客親付標,兩朋予奪懸分毫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永嘉端午行
- 手搏日月供宸筆,揀盡金雞玉兔毫。 -- 出自宋·汪莘·秋懷十首
- 琳館清閒異馬曹,紅梅折得助揮毫。 -- 出自宋·李壁·次韻張季長紅梅七言三首
- 笑看海上兩蝸角,閒禿山中千兔毫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韻知常德袁尊固監丞送別四詩
- 須信是間天地似,詞人云夢特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李季允作吞云樓索詩和總漕韻答之
- 何如道院三更雨,稽古功成秋兔毫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虞使君示春日喜雨六絕和韻
- 露洗松巔沈曉籟,霜明天際察秋毫。 -- 出自宋·岳甫·巾山曉望
- 石林風月出處高,清心妙寄同揮毫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葉左丞同升遂意二帖贊
- 吏困行移悉脫腕,侯勤剖決快揮毫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呈竹軒張史君二首
- 出壁亂云分片段,隔江飛雨見絲毫。 -- 出自宋·周弼·浣沙秋日五首
- 人住翠微藏夕靄,水連碧落見秋毫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登妙高臺
- 客和月日成三九,我與鯤鵬共一毫。 -- 出自宋·趙文·張南溟山長相邀紫極宮西雪樓登高姚南榿言北
- 秦郎閒濯溪頭足,許老清揮石上毫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玉岑
- 從教晉楚多戕賊,二字何曾損一毫。 -- 出自宋·華岳·寄王五四將仕
- 升高望遠天界闊,海山江樹皆秋毫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九日登寶叔塔同游者楊大著李校書馮正字曾著
- 子云抄書自點勘,方瞳炯炯分纖毫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用元韻答楊大著李校書
- 傳神蹤跡本來高,澤畔形容愧彩毫。 -- 出自唐·徐鉉·送寫真成處士入京
- 御詞仍許群臣和,愁殺山中玉兔毫。 -- 出自唐·徐鉉·奉和御制棋二首
- 端州石硯宣城管,王屋松煙紫兔毫。 -- 出自唐·安鴻漸·題楊凝式書
- 端溪石硯宣城管,王屋松煙紫兔毫。 -- 出自唐·安鴻漸·題楊少卿書后
- 窗里樹光清著枕,硯中山色冷趨毫。 -- 出自宋·趙湘·蕭山李宰君北亭即事
- 有緣悟入玄門,塵情種種,不許纖毫掛。 -- 出自元·王丹桂·無俗念 九日
- 下機終不疑曾子,二主其明真察毫。 -- 出自宋·趙希逢·和寄王五四將仕
- 盤盂積水寒玉膏,掬之洗眼明秋毫。 -- 出自明·沈明臣·游張公洞
- 欲為風光輕賦別,正無憀賴染江毫。 -- 出自宋·穆修·殘春病酲
- 托跡千花冀可曹,冰姿何敢露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次李校書韻嘲閣下紅梅
- 稍稍近能窺霧豹,堂堂元不掛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壽王尚書二首
- 庾翼神明還舊觀,蕺山草樹見揮毫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有感二首
- 閑對崆峒餐秀色,醉濡章貢助吟毫。 -- 出自宋·羅與之·寄個梅兄
- 愛惜太癡如拱璧,棄遺勝讀若秋毫。 -- 出自宋·許月卿·使華
- 玉佩珊珊不可招,眼空塵界等秋毫。 -- 出自宋·林景熙·王監簿南墅新樓落成
- 縱時大地悉震恐,收來塵剎無纖毫。 -- 出自宋·陳舜俞·圓通行
- 紫案飄香還序拜,畫堂橫幕看揮毫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試院書事呈子駿明叔三篇
- 分衢灑掃萬丁力,常遣瑩定無秋毫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京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