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在第10個字的詩句
毫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玳筵頻岸幘,楯鼻幾揮毫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次韻和光祿黃少卿學士感恩書事十六韻
- 已能成馬史,何況夢江毫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即席賦得筆送宗人大著通判廣州
- 陶窗時拂衽,楚榭正揮毫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清風十韻
- 誰言眷此幘,擲去輕秋毫。 -- 出自宋·洪邁·女貧苦難妍
- 遙知物外徜徉樂,肯放毫端造化閒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次韻新鄉諸公雪詩二首
- 勢先澤腹歸冰鑒,氣迫毫尖入管城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對雪和馬大卿
- 時人莫作飄零看,收拾毫端無盡香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落梅入硯池
- 君侯論議高千古,略假毫端問大鈞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病中示彭德器
- 忽然黑霓落手,醉舞紫毫春。 -- 出自元·趙秉文·水調歌頭 昔擬栩仙人王云鶴贈予詩云,寄與
- 問其寡孤,毋恃殺擄,秋毫無犯民按堵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三篇
- 王枚俱得從,淺淺愧飛毫。 -- 出自唐·李適適·奉和圣制九日侍宴應制得高字
- 晴窗氣暖墨花春,牋襞毫奔光照灼。 -- 出自宋·王益柔·奉答堯夫先生金雀石硯詩
- 輕徭寬日力,橫費惜秋毫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仁宗皇帝挽歌辭四首
- 野姿瘦骨逼吾真,處士毫端合有神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客有貌吾陋容者以詩謝之
- 似喜書成穴,猶驚筆有毫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壓書玉兔
- 古義重金石,外物真秋毫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三茅觀李仁父劉文潛員顯道趙溫叔崔子淵置酒
- 尖新句子堪呈佛,峭拔毫端似有神,仆輩豈應陪唱和,卻緣鼷鼠發千鈞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三和謝娛親堂扁
- 世上乞憐帖雙耳,得失毫芒汗流水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·呈幾叟儀曹四首
- 愁腸得酒生和風,也向毫端寫春色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醉吟軒
- 獨渠星斗列心胸,散落毫端俱第一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昭祖送韓文
- 清芬落凈幾,宴坐揮霜毫。 -- 出自宋·李鼐·送修書記游天臺
- 大千廓沙界,體現無絲毫。 -- 出自宋·李鼐·送修書記游天臺
- 詩情不逐春光老,春在毫端尤婉好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和吳元衡
- 洗心觀萬物,至理寓秋毫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遣興七首
- 楚炬方烘秦,湯征未自毫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苦熱
- 綺霞斜映征鴻影,供吟毫、佳景無窮。 -- 出自宋·曹冠·風入松·瑤煙斂散媚晴空
- 天地忽開泰,萬象分秋毫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喜晴
- 投入真拱璧,屬和禿纖毫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子永弟寄都下大雪律詩
- 今朝眼界荒涼甚,卻遣毫端為解圍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自安仁至豫章途中雜興十九首
- 莫酬談絕倒,難和句揮毫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次韻莫令因迓使者同泛舟至漂神已而誤焉問宿
- 蠅頭蝸角微利,爭較一毫芒。 -- 出自宋·趙師俠·水調歌頭·世態萬紛變
- 古今問學滿天下,分寸毫厘難細詰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超然堂
- 政平多暇日,民費絕秋毫。 -- 出自宋·曹彥約·右史殿撰吳之平挽章二首
- 自憐鏡里吳霜滿,難敵毫端海蜃搖。 -- 出自宋·李壁·知府丈袖賜新篇愈嘆精奇勉綴俚辭干覽采
- 左火右昆}煌八字彩毫書,鐵畫銀鉤照坐隅。 -- 出自宋·真德秀·端午貼子詞·皇太子宮五首
- 霞舒霧卷知何處,五色毫端借發揮金如土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文耀閣
- 何人心匠出天巧,縷析毫分勻且輕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試廬陵賀發竹絲筆
- 年年此夕,持杯嚼露,揮毫翻水。 -- 出自宋·趙以夫·水龍吟·誰家明鏡飛空
- 虬髯如云眼如月,胸次毫端一泓雪。 -- 出自宋·張榘·為茅峰崇禧主人景架巖贊王肖巖所寫喜容
- 匣中青鏡秋月明,妍嗤毫發無遁形。 -- 出自宋·宋自遜·照鏡辭
- 四維盤石罔遺慮,千里毫釐尚深計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壽襄閫
- 幾年勤用志,三日健揮毫。 -- 出自宋·李昴英·飲赴解試士友二首
- 眾史應難畫,吟將入彩毫。 -- 出自宋·衛宗武·春山
- 縱欲憑江魚寄往,漫霜毫頻握,幾時得見,諸事都記著。 -- 出自宋·楊澤民·丹鳳吟·荏苒秋光虛度
- 影逐泗濱煙月艇,陣驚毫邑水云蓑。 -- 出自宋·陳景沂·草
- 是生來已帶,神仙道骨,毫端自有,富貴封侯。 -- 出自宋·姚勉·沁園春·湖海元龍
- 輕煙護日曉霞明,身在毫光嶺上行。 -- 出自宋·胡仲弓·早過毫光嶺
- 少年場屋心,富貴輕秋毫。 -- 出自宋·趙文·次韻歐陽良有高山仰止四首
- 人生有乘除,理不差秋毫。 -- 出自宋·趙文·早禾田
- 三嘆謂老圃,不得償秋毫。 -- 出自宋·黎廷瑞·去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