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在第13個字的詩句
死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蔓如諛佞依權(quán)勢,色比空華易死生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藤花
- 孤忠解得孤城急,一勇判來一死輕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忠勇廟
- 塵中若有同機(jī)者,共住煙霄不死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七言
- 鶴為車駕酒為糧,為戀長生不死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七言
- 有人學(xué)得這般術(shù),便是長生不死人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絕句
- 紫微深鎖敞丹軒,太帝親談不死門。 -- 出自唐·曹唐·小游仙詩九十八首
- 龜臺欲署長生籍,鸞殿還論不死方。 -- 出自唐·曹唐·送劉尊師祗詔闕庭三首
- 但居平易俟天命,便是長生不死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唐·李咸用·吳處士寄香兼勸入道
- 紅兒若是三千數(shù),多少芳心似死灰。 -- 出自唐·羅虬·比紅兒詩(并序)
- 三山頂上無人處,瓊樹堪巢不死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唐·徐夤·鶴
- 不將血涕隨霜刃,誰見朱殷未死心。 -- 出自唐·周曇·后漢門周都妻
- 上中良策知非用,南取長沙是死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唐·周曇·前漢門薛公
- 鑿開天外長生地,煉出人間不死丹。 -- 出自唐·曹文姬·句
- 鑿開天外長生地,煉出人間不死丹。 -- 出自唐·曹文姬·梅仙山丹井
- 酒酣獨(dú)泛扁舟去,笑入琴高不死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唐·水神·霅溪夜宴詩(范相國獻(xiàn)境會夜宴詩)
- 五濁惡代,八苦鎮(zhèn)交煎,生還死,死還生,生死何時徹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驀山溪·元來一點(diǎn)
- 拔宅龐許飛升,大羅歸去,販骨死生免。 -- 出自元·劉處玄·酹江月
- 長恨年華婉晚,被柔情數(shù)曲,抵死牽縈。 -- 出自元·朱唏顏·一萼紅 盆梅
- 君家脊忘急難,我家堂前紫荊死。 -- 出自明·沈明臣·送呂山人中父
- 秘密洞玄空造化,誰知局前生死變。 -- 出自·呂公·悟棋歌
- 行藏唯恐慚師友,離亂無因問死生。 -- 出自清·閻爾梅·訪姚文初于絳趺堂,遂哭現(xiàn)聞師
- 君方赤手騎生馬,我已冥心學(xué)死灰。 -- 出自宋·項(xiàng)安世·次韻范有交秀才投贈二首
- 肝腸可奈平生苦,機(jī)杼胡庸抵死窮。 -- 出自宋·項(xiàng)安世·送潛江令徐盈
- 此身內(nèi)外神氣合,俯仰自超生死門。 -- 出自宋·王铚·縉云縣仙都山黃帝祠宇
- 人生一世竟何哉,老去萬緣如死灰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新春
- 明明獨(dú)對蒼華影,莫上睢陽萬死臺。 -- 出自宋·朱槔·夜坐池上用簡齋韻
- 春風(fēng)略不欺貧賤,美酒真堪托死生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閒吟
- 鳴冬朔風(fēng)聲披靡,原樹莽蒼枯死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渭川獵
- 莫將幻境夸陽焰,吐盡多生渴死涎。 -- 出自宋·敖陶孫·和開元寺省公韻
- 泰山之側(cè)如可居,子后夫前甘死別。 -- 出自宋·劉宰·猛虎行
- 描來月地前生瘦,吹落風(fēng)檐到死香。 -- 出自宋·張道洽·梅花
- 精神冰玉前生瘦,骨髓栴檀抵死香。 -- 出自宋·張道洽·梅花七律
- 廣文何日歸茅屋,共醉樽前未死身。 -- 出自宋·連文鳳·酬婺郡學(xué)高廣文
- 春風(fēng)秋月供吟嘯,月夕風(fēng)朝寄死生。 -- 出自宋·連文鳳·挽周明府公謹(jǐn)
- 間門事少知貧好,逆境愁多恨死遲。 -- 出自宋·連文鳳·自笑
- 墳前幾樹桃花月,照得風(fēng)流不死心。 -- 出自宋·王镃·孫花翁墓
- 死忠。 -- 出自宋·艾性夫·老圃送瓜因?yàn)榭て骄甙?/a>
- 群心已慣經(jīng)離亂,孤注方看博死休。 -- 出自·陳寅恪·殘春
- 龜乎龜乎用不用,壯士與爾同死生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龜石
- 薛丑其語身雉經(jīng),誓不辱夫以死明。 -- 出自明·沈周·烈婦吟
- 天花過眼飄流盡,但覺寒爐有死灰。 -- 出自近代·寧調(diào)元·感事一什病中作
- 健兒委棄在疆場,萬姓流離半死傷。 -- 出自·陳獨(dú)秀·金粉淚(56首)
- 不知無事早歸去,免得生魂對死魂。 -- 出自宋·陳昉·詩一首
- 秋霜凜烈懲其奸,撲滅不復(fù)然死灰。 -- 出自宋·陳文蔚·送趙進(jìn)臣持閩憲節(jié)
- 回神自是平生學(xué),徹底還看處死時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挽曹處士二首
- 麥芒焦,桑椹紫,田家夫婦忙欲死。 -- 出自宋·杜柬之·至自云安題凈戒院二首
- 有詩傳世書傅子,自是人間不死人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漫興九首
- 南姚村打北姚村,鬼哭誰憐枉死魂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聽航船歌十首
- 頑軀定不緣愁死,縱死還如不死同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六十吟五首
- 去年是處興兵甲,此老無人問死生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寄趙賓旸二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