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在第13個字的詩句
死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波濤四絕大島中,上有太古不死之長松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東海有大松土人相傳三代時物其狀偉異詩不能
- 龜臺欲署長生籍,鸞殿邀論不死方。 -- 出自唐·曹鄴·送劉尊師應詔詣闕 [一作曹唐詩]
- 時從白鹿巖前往,應許潛通不死鄉。 -- 出自唐·杜光庭·題仙居觀
- 在處繁華如夢,夢占人年少,生死堪羞。 -- 出自宋·劉辰翁·八聲甘州·問海棠花下
- 年華世事兩迷離,敢道中原鹿死誰。 -- 出自清·譚嗣同·除夕感懷
- 如何堅執尤人意,甘向巖前作死灰。 -- 出自唐·胡曾·詠史詩·綿山
- 出門若取靈均語,豈作咸陽一死囚。 -- 出自唐·胡曾·詠史詩·武關
- 卻思一死胡足悲,死而不樂胡死為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日鑄嶺下狂歌行
- 凄涼不比班姬扇,猶是君王送死恩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石鏡
- 昨宵魂夢到仙津,得見蓬山不死人。 -- 出自唐·項斯·夢仙
- 煉烹玉鼎長生藥,保養金爐不死 -- 出自元·馬鈺·洞中天 贈員先生
- 暫時戒慎離災苦,久遠行持出死生。 -- 出自元·尹志平·瑞鷓鴣·為人幸遇教門興
- )乘桴豈是先生志,銜石應憐后死心。 -- 出自清·梁啟超·澳亞歸舟雜興
- 癡人醉夢不知醒,日夜雙鼎抵死攢。 -- 出自宋·真山民·歲暮
- 天遣來,來送死,洛陽不死長安死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歸母怨
- 空山怒哮飽后虎,巨壑下飲渴死虹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長江行
- 三年耕有一年食,堯水湯旱無死徙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久旱得雨
- 三千三百皆天秩,第一無如事死難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論語·慎終追遠
- 正炊折腳鐺安隱,無奈公文抵死催。 -- 出自宋·釋守凈·偈二十七首
- 日有魂,月有魄,業累被動除離死厄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丹丘霧彩好林巒,盡是天宮不死仙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愁無潤澤歸芳樹,獨有余寒著死荄。 -- 出自宋·楊時·冬早書事
- 區區行止未足輕,擴充更可輕死生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題陳宗元立齋
- 鬼神推出中都去,乞與王侯斷死生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贈相士曾邵
- 數聲愿借遼陽鶴,喚醒人間未死人。 -- 出自明·陳憲章·悼周鎬
- 鴛鴦只宿雙生樹,鸞鳳那棲半死桐。 -- 出自明·吳兆·無題
- 客中得酒銜悲喜,亂后逢人說死生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宿張氏江館
- 光風自覺長瀟灑,明月何曾有死生。 -- 出自宋·謝枋得·和道士陳天隱
- 舊恩恰似薔薇水,滴在羅衣到死香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宮詞四首
- 禁中陸九艱危共,殿上朱三苦死嗔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讀金鑾密記
- 情知衰淚無堪滴,原上寒笳苦死吹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工部弟哀詩二首
- 殘年頗覺饑難忍,未敢貪君不死方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贈建陽醫士楊椿老二首
- 墊巾此老猶標致,裹飯何人訪死生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久雨一首
- 龍顏帝子方推轂,猿臂將軍忽死綏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魏勝廟
- 年光似此真虛擲,請以丹心學死灰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歲盡
- 晚波東去海茫茫,誰識蓬山不死鄉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經王先生故居
- 其為勞苦世共知,惟是月有生死時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·月巖齋
- 安期羨門竟何在,五利文成終死詐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讀武紀
- 日惟一食禱先靈,不愿拾得不死藥。 -- 出自宋·謝翱·寶幢山尋黃提刑震舊避地處
- 休論滄海長生藥,要是清朝不死人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用舊韻為邦衡生日壽
- 究觀是事見藏伏,例學浮圖超死生,遂令才智蓄利澤,若曰不下沾四瀛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送勤上人歸吳中
- 他時結屋期來往,今日登門隔死生。 -- 出自宋·高翥·挽章朋舉
- 風流皆道勝人間,須知狂客,判死為紅顏。 -- 出自唐·牛希濟·臨江仙·峭碧參差十二峰
- 何為不學金仙侶,一悟空王無死生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短歌行
- 經春初敗秋風起,紅蘭綠蕙愁死。 -- 出自宋·孫光憲·思越人·古臺平
- 定知此別必零落,不及相隨同死生。 -- 出自唐·張謂·代北州老翁答
- 人看浴出如枯木,我自無心類死灰。 -- 出自宋·張舜民·長干寺同劉宮苑浴
- 婕妤下輦辭榮日,馮媛當熊效死時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李伯時畫十古圖鄭尚明作詩詩辭多振絕因為同
- 昔年去國大蒼黃,同舍諸生半死亡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
- 斗血浸野吹腥血,捐軀報國效死忠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燕歌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