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在第4個字的詩句
此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窮崖由此探,大笑長江橫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曉出西門問程廬山回懷云翁
- 玄孫適此相邂逅,劇談往事無休期。 -- 出自宋·熊禾·贈朱仁甫
- 天性自此夷,同氣或為仇。 -- 出自宋·熊禾·三綱嘆
- 安得似此梅,獨秉純陽姿。 -- 出自宋·熊禾·探梅
- 我自愛此山,躊躇不忍去。 -- 出自宋·熊禾·游武夷山
- 紛紛窺此天地。 -- 出自宋·王夢應(yīng)·摸魚兒·問誰歌
- 故來成此一奇事,欲將名姓傳無窮。 -- 出自宋·孫銳·泊平望吊玄真子
- 無人融此趣,庭戶綠陰生。 -- 出自宋·徐瑞·夏日讀陶章詩偶成
- 搖落從此始,感慨不能閑。 -- 出自宋·劉將孫·水調(diào)歌頭·搖風(fēng)猶似旆
- 記年時此際,嗷嗷萬口,俾之粒食,活及嬰孩。 -- 出自宋·程節(jié)齋·沁園春·自古人言
- 予何人、此何時節(jié),駕言我欲行志。 -- 出自宋·吳編修·摸魚兒·予何人
- 人生似此蒼鬢,禁得幾聲疏。 -- 出自宋·劉應(yīng)幾·憶舊游·記銅駝載酒
- 焉能寫此萬古冰雪骨。 -- 出自宋·蔡士裕·題所藏趙清獻(xiàn)公梅花圖
- 幽閑度此生。 -- 出自·陳義·菩薩蠻·平生只被今朝誤
- 老氏自此號嬰兒,火候九年都經(jīng)過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窯頭坯歌
- 有人明此道,立使返嬰孩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五言
- 世人明此道,立便返童顏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五言
- 金苗從此出,玉蕊自天來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五言
- 有人明此道,海變已千回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五言
- 有人明此法,萬載貌如童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五言
- 何人知此意,千古激澆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龐籍·經(jīng)嚴(yán)子陵釣臺作四首
- 誕彌當(dāng)此日,佳氣滿華堂。 -- 出自宋·張伯壽·臨江仙·龍首鳳池家鼎貴
- 但知從此去,袞袞出公侯。 -- 出自宋·張伯壽·臨江仙·瑞氣薰城春色早
- 定知從此慶非常。 -- 出自宋·陳曄·南歌子·腰下重金貴
- 云衢從此喜通亨,鳳閣鸞臺信腳行。 -- 出自宋·華岳·上運管張平國
- 客心聞此愁無著,一夜清寒動寥寞。 -- 出自宋·華岳·鄰女搔綿吟
- 少陵得此不欲言,乃指八子為中仙。 -- 出自宋·華岳·飲仙閣
- 凄凄如此雨,仆仆是何人。 -- 出自宋·張埴·風(fēng)雨后有懷
- 穹昊由此正,禮樂儻可期。 -- 出自宋·張埴·由新田歸故家
- 青云生此屋,白發(fā)長吾人。 -- 出自宋·張埴·游洪山館
- 乾坤如此我,牢落百深杯。 -- 出自宋·張埴·梅溪徙居吾鄉(xiāng)北山下
- 死生均此念,老病泣遺民。 -- 出自宋·陳存·挽趙浪淳三首
- 圣心對此應(yīng)有感,隱跡如斯誰復(fù)知。 -- 出自唐·崔元翰·雜言奉和圣制至承光院見自生藤,感其得地因
- 壽宮開此地,仙駕緲何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唐·武元衡·德宗皇帝挽歌詞三首
- 我行經(jīng)此路,京口向云陽。 -- 出自唐·武元衡·送陸書還吳
- 我知游此多靈仙,縹緲月中飛下天。 -- 出自唐·蕭祜·游石堂觀
- 年年瞻此節(jié),應(yīng)許從元君。 -- 出自唐·李季何·立春日曉望三素云
- 壯心感此孤劍鳴,沉火在灰殊未滅。 -- 出自唐·呂溫·道州月嘆
- 湖山無此好,父子且相依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即事
- 細(xì)君諭此懷,春溜鳴糟床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用前韻答黃一翁五首
- 徘徊在此為五斗,時亦諷誦淵明詞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和許尉小洞庭韻
- 羅客聞此語,為我一解頤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答韓毅伯五首
- 士唯知此味,未語已相領(lǐng)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冬日書懷四首
- 喜君到此極亹亹,惜君去此尤匆匆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用元韻答徐尉
- 宦游無此樂,令我憶吾廬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野次欲訪于從周不果因寄二首
- 著鞭由此登要路,推轂豈必由諸公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陳宰生日
- 家庭有此萬金產(chǎn),何憂門戶無光輝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留獻(xiàn)之初得孫
- 誰斧鑿此云根兮,遺予以罍洗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鳴水洞辭
- 世人悟此少,低頭縛微官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送謝安國歸清江
- 如何遺此老,宰木遽蕭疏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黃致政挽詩二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