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在第4個字的詩句
此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延賓陟此幃。 -- 出自魏晉·陸機·庶人挽歌辭
- 商搉為此歌。 -- 出自魏晉·陸機·吳趨行
- 于今知此有由。 -- 出自魏晉·陸機·董桃行
- 禪心方此地,不必訪天臺。 -- 出自唐·馬戴·題青龍寺鏡公房
- 知君親此境,九陌少相逢。 -- 出自唐·馬戴·同莊秀才宿鎮(zhèn)星觀
- 遠(yuǎn)歸從此別,親愛失天涯。 -- 出自唐·馬戴·別家后次飛狐西即事
- 抱琴方此去,為縣欲如何? -- 出自唐·馬戴·過潛岳
- 陰堂從此閉,誰誦女師篇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達(dá)奚吏部夫人寇氏挽歌
- 洛陽為此別,攜手更何時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送盧逸人
- 再三抱此悵為別,嵩洛故人與之說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雙筍歌送李回兼呈劉四
- 昔年經(jīng)此地,微月有佳期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送東陽王太守(末缺)
- 憐君到此處,卻背老萊風(fēng)。 -- 出自唐·曹松·邊上送友人歸寧
- 任官當(dāng)此境,更莫夢天臺。 -- 出自唐·曹松·贈衡山麋明府
- 無人知此意,甘臥白云中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送從兄歸隱藍(lán)溪二首
- 何年去此地,南浦滿鳧雛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重賦鷺鷥
- 誰堪從此去,云樹滿陵陽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霅上宴別
- 若為將此望,心地向空門。 -- 出自唐·楊巨源·和鄭少師相公題慈恩寺禪院
- 天人持此扶衰病,勝得瑤池水一瓶。 -- 出自唐·楊巨源·石水詞二首
- 已能依此地,終不傍瑤琴。 -- 出自唐·丘為·竹下殘雪
- 請君誦此意,令彼惑者聽。 -- 出自唐·元結(jié)·登殊亭作
- 誰能家此地,終老可自全。 -- 出自唐·元結(jié)·招陶別駕家陽華作
- 何人居此處,云是魯女冠。 -- 出自唐·元結(jié)·登九疑第二峰
- 今我終此曲,此曲誠不易。 -- 出自唐·李益·來從竇車騎行 自朔方行作。
- 群仙指此為我說,幾見塵飛滄海竭。 -- 出自唐·李益·登天壇夜見海日
- 遠(yuǎn)行從此始,別袂重凄霜。 -- 出自唐·李益·城西竹園送裴佶王達(dá)
- 故人惜此去,留琴明月前。 -- 出自唐·李益·聞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
- 縈回還此景,多坐夜燈前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沿漢東歸
- 又須從此別,江上正秋鴻。 -- 出自唐·崔涂·秋宿鶴林寺
- 無因陪此去,空惜鬢將衰。 -- 出自唐·崔涂·送道士于千齡游南岳
- 省客當(dāng)此時,忽貽懷中瓊。 -- 出自唐·僧皎然·雜曲歌辭·苦熱行
- 勞歌終此曲,還是苦辛行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上禮部楊侍郎
- 早知有此關(guān)身事,悔不前年住越溪。 -- 出自唐·秦韜玉·春游
- 一生從此去,五字有誰憐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眉州別李使君
- 多生從此性,久集得無身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題棲霞寺慶上人院
- 不知從此去,何處是前途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宛陵東峰亭與友人話別
- 往來皆此路,生死不同歸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還至端州驛前與高六別處
- 玉棺從此閉,金鼎代相欺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徐高御挽歌
- 忘憂題此觀,為樂賞同心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過大哥山池題石壁應(yīng)制
- 寄書題此日,雁過洛陽飛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晦日
- 誰能弦此歌,為我發(fā)古聲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雜詩
- 望風(fēng)為此詩,顛倒猶合燼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寄滿子權(quán)
- 想應(yīng)從此傳萬世,粹玉貫串珠縈累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寄題韓丞相定州閱古堂
- 還來從此息,臥視詩與書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夏日平居奉寄崔伯易兼簡朱元弼
- 始來圖此不自擇,終見坐與蚯蚓俱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卜居
- 世人乘此得分裂,鍛琢片段貿(mào)財貲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寒林石屏
- 予始喜此詩,若獲弦逐殼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答友人
- 誰知為此兮余不聊生,誰余哀兮余思身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倚楹操
- 誰能歌此詩,侑我飲客樽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飲客
- 豈亦以此為人尸,視其膚革已彪貍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古廟
- 今安取此廟以祠,不念延虐殆尪羸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古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