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在第2個字的詩句
此在第二個字的詩句
- 如此棲遲良不惡,紅塵何事辱鳴騶。 -- 出自宋·張繼先·還山
- 雖此二物隨,不系有興亡。 -- 出自宋·劉一止·小齋即事
- 嘆此夕、與誰同。 -- 出自宋·曹組·婆羅門引·漲云暮卷
- 笑此中空洞,都無一物,有神妙、浩然氣。 -- 出自宋·李祁·水龍吟·碧山橫繞清湖
- 悵此夕、與誰同。 -- 出自宋·楊景·婆羅門引·帳云暮卷
- 吸此清光傾肺腑,洗我明珠千斛。 -- 出自宋·姚孝寧·念奴嬌·素娥睡起
- 從此鎮長相顧。 -- 出自宋·王道亨·桃源憶故人·劉郎自是桃花主
- 嘉此松菊友,相視猶夙昔。 -- 出自宋·洪皓·題張侍郎松菊堂
- 沃此慷慨腸,看朱漸成碧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即事
- 忽此作江行,開窗得虛坐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出江
- 寄此鄉國間,蹤跡亦如客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覽鏡
- 將此離別數,造物為除豁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良嗣壬申年來為生朝壽作一詩答之
- 方此念友朋,升斗活車鮒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壬寅年南游離白沙
- 隨此小佩玦,散落天一方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小飲木樨花下
- 更此亂離后,當無一椽留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寓靈峰寺感懷
- 坐此塵俗因,顏色阻良晤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招潘文虎
- 持此樽中酒,試共評韓柳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和何元章
- 從此門前有來客,不須稱遽足留連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客至木綿坐已為長韻成四韻
- 念此十年間,分明隨夢寐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浦江書院中
- 暫此地上行,氣壓凡馬群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送林懿成解兵掾
- 獨此龍宮書,入火變為玉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盜焚浦江龍德寺經藏與卷軸化為玉諸葛亮公談
- 矧此微妙語,天人共歸宿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盜焚浦江龍德寺經藏與卷軸化為玉諸葛亮公談
- 引此略覆面,腸胃成機軸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郡治西廳錦被花不為治架每花開覆地而紅或緣
- 今此有緣希陸羽,暮途求佛又何如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馬伏波請征蠻據鞍矍鑠時年六十一陸鴻漸景陵
- 置此勿復論,遇坎各有止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送周務本機宜
- 喚此枕邊煙浪夢,雜然風外鼓鐘聲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春晚
- 瘠此欲肥彼,又恐非得策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送方公美少卿宣諭說畿
- 奉此賢能書,足以上天府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類試院放榜眾論以得士為慶作古詩一章呈詳定
- 化此登高樂,伴散入幽谷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陪權郡符正民九日游西山
- 向此相隨穿綠竹,須知端為道人來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竹間見雙蝶
- 維此三大老,從之可卒歲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送譯上人出蜀
- 惟此詩書窟,俗比魚與鄒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送普州守
- 捫此空洞腹,馀事皆秕糠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效東坡送顧子敦體送趙子功令資陽
- 感此坐矯首,星星鬢成蒼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同天隱少章游嵩少懷元明
- 縛此窄窄晝常關,剝啄髯參興盡還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仆與公采戶曹奉議有先世之契又舊從其伯仲游
- 幸此絕紛華,行歌閱昏曉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宿揚州城外
- 如此輩,不知何為,留滯天涯。 -- 出自宋·王以寧·滿庭芳·山聳方壺
- 問此時、懷抱向誰論,惟箕潁。 -- 出自宋·胡仔·滿江紅·泛宅浮家
- 安此更何求,萬里脫氈帳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再次韻謝之
- 嗟此天盡處,胡為乎來哉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避地山谷
- 持此凝宴坐,老師一啟齒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宴坐軒
- 似此江山何處有,合分風月與人同。 -- 出自宋·林季仲·次韻梁守登富覽亭
- 疑此言語生,即是茅畫師。 -- 出自宋·林季仲·觀徐孺子畫像
- 觀此江山美。 -- 出自宋·董穎·薄媚
- 丁此時{左暵去日右喜}危,為眾作依怙。 -- 出自宋·潘良貴·偈一首
- 從此扁舟須駕閣,名教魯史續書麟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和李堯俞韻
- 迨此徵黃速,還聞惜寇忙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送涪守何常卿十六韻
- 自此情愁欺老得,逢群重見為驅除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送王子善移江津酒官一首
- 攬此冰雪姿,裁作山間句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出效以江路野梅香為韻得路字
- 感此會合難,時來笑脫巾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和楊拱辰見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