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在第2個字的詩句
此在第二個字的詩句
- 對此稱觴欣懌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如意令/如夢令
- 向此際會,未教一萼,紅開鮮蕊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一萼紅·斷云漏日
- 遇此荒年,天下門徒,受魔受難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沁園春 按原誤作滿庭芳,茲據律改。
- 過此番才顯真誠,道友殺那,慷慨應過天仙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沁園春 按原誤作滿庭芳,茲據律改。
- 彼此離于生處,火遭水破驚忙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西江月 以上六首依托呂洞賓,見道書全集呂
- 愿此去,龜齡難老,長侍君王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壽星明/沁園春
- 到此無限逍遙,作蓬萊客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江神子·林泉養素拙
- 留此曲,伴鷗鷺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賀新郎 題西湖官驛水閣 松江府志卷十九,注
- 況此花高強,終待和羹,肯饒芳草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慶春澤·曉風嚴
- 當此際,爭忍前期後約,度歲無憑準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杜韋娘·華堂深院
- 從此見山須合眼,被山相賺已多時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朝士戲任轂
- 若此喪軀體,何須資齒牙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
- 忍此連城寶,沈埋向九泉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悼亡三首
- 歷此二險過湓浦,始見瀑布懸蒼崖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方進士游廬山
- 嘆此微末跡,見公三十年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贈仆射侍中劉相公挽詞三首
- 向此興都盡,戴家誰復過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十五日雪三首
- 惟此靡薄厚,必竟同一途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吊裴易進士
- 至此和者才數人,乃知高調難隨俗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寄題郢州白雪樓
- 從此埋英骨,空令淚滿襟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隨州錢相公挽歌三首
- 秘此龍鸞跡,足使臣仆虔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與二弟過溪至廣教蘭若
- 無此等物豈可靈,秖以為屏安足惜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讀月石屏詩
- 以此易彼可勿媿,浮榮有若送雨虹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高車再過謝永叔內翰
- 前此解衣爭貰酒,不知為瑞與為災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謝公儀學士正月十七日雨後復雪
- 以此樂歲月,豈是忘形軀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寄題西洛致仕張比部靜居院四堂
- 復此假布囊,家具何草草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江鄰幾遷居
- 鑒此不求人,終身其鏤骨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萊宣遺酒
- 息此可以安,其能忘我諭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懷賢上人歸隱靜兼寄達觀禪師
- 實此香草芳,請我賦其略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楊樂道留飲席上客置黃紅絲頭芍藥
- 若此輒動人,干時固能準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普上人古琴見贈
- 如此別識已太險,我不頌詠還應難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張圣民學士出御書并法帖共閱之
- 前此訪君時,已觀堂宇邃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追詠崔奉禮小園
- 投此瓊玖報,蓋重車馬飾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和王尚書答贈宣城花木瓜十韻
- 至此事乃等,高低復何言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和原甫陪永叔景仁圣徒飲余家題庭中枯菊
- 聊此慰窮愁,文章終莫就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答張子卿秀才
- 獨此懷百憂,思歸臥云壑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大水後城中壞廬舍千余作詩自咎
- 及此作輿梁,力行無鉅細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十范公橋
- 況此氣澄明,幽襟亦軒豁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劉十秀才見過尋以為寄次韻和酬
- 照此寒夜中,欲殘紅燼尾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擬韋應物殘燈
- 聊此陳薄言,忉怛不能重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王判官同提點坑冶
- 念此日暮時,寂寞閉竹館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胥裴二子回馬上作
- 及此季冬日,預修來歲宜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題臘藥
- 過此無所禱,曷慕逢時者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謁昭亭廟
- 以此謝君勸,微言期略聽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丁元珍見寄
- 遺此燕山駿,買韉安轡頭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哀馬
- 何此小溪上,擬象坦且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和馬都官宛溪浮橋
- 指此欲為贈,而將助吟席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杜挺之贈端溪圓硯
- 然此海客心,還應無有愧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壽州宋待制九題其六狎鷗亭
- 獨此冒霜艷,芬郁滿中園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壽州宋待制九題其五秋香亭
- 以此全吾性,胡能往問津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韻
- 愛此孤生竹,碧葉瑯玕柯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王景彝省中詠孤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