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在第1個字的詩句
此在第一個字的詩句
- 此山萬古儲勝跡,年年人慶東平日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壽劉丞
- 此理乘除應會得,梅邊索酒笑相看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次洪漕韻二首
- 此情今已矣,淚雨待同傾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李致遠母夫人挽詩二首
- 此身百丈牽三峽,吾道千鈞系一絲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再賦二首
- 此手始能為此竹,對渠枯森老槎牙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楞枷山房二絕
- 此身不足憂,憂我身后惸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示諸兒
- 此意造物知,筮得素履幽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送崔先生東歸
- 此理天無分厚薄,乃心人自眩東西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用虞提刑見寄詩韻答之
- 此樂名為金不換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金不換歌
- 此風今所少,他行特其余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羅解元母胡氏挽詩
- 此筍配此醑,可愛不可醉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二佳
- 此事大關天下望,殷勤為報古楊州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寄崔帥卿
- 此君可人如西湖,荷邊冰簟三更鋪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苦筍
- 此別盈襟淚,雍門不假彈。 -- 出自唐·賈至·長沙別李六侍御
- 此泉何以珍,適與真茶遇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即惠山煮茶
- 此事久已判,努力敦誠明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送安思正之蜀
- 此類如蝟毛,更仆難悉數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送許寺丞知古田縣
- 此心固獨往,聲利詎得招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楊叔武北堂夜話
- 此夜曲中聞折柳,都是離情。 -- 出自宋·趙鼎·浪淘沙·玉宇洗秋晴
- 此時萬乘唯航海,何日三軍更渡河。 -- 出自清·齊召南·金鰲山集
- 此中真境屬神仙。 -- 出自唐·牛希濟·臨江仙·峭碧參差十二峰
- 此際豈知非薄命,此時唯有淚沾衣。 -- 出自清·吳偉業·圓圓曲
- 此山蓄靈異.浩氣共屈盤。 -- 出自清·吳偉業·清涼山贊佛詩 四首
- 此道猶不知,微言安可述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同王十三維偶然作十首
- 此時方獨往,身志將何欲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貽閻處士防卜居終南
- 此去拜新職,為榮近故園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餞張七琚任宗城即環之季也,同產八人俱以才
- 此意在觀國,不言空遠游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游茅山五首
- 此去亦何極,但言西日曛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游茅山五首
- 此行良已矣,不樂復何如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游茅山五首
- 此地興王業,無如宋主賢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臨江亭五詠
- 此情勞夢寐,況道雙林遙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重寄虬上人
- 此鄉多隱逸,水陸見樵漁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仲夏入園中東陂
- 此地日逢迎,終思隱君子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貽余處士
- 此時野客因花醉,醉臥花間應不知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春日
- 此地堪終老,迷癡自不知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清源標公
- 此地似鄉國,堪為朝夕吟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旅次錢塘
- 此處別師久,遠懷無信傳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重寄金山寺僧
- 此來俗輩皆疏我,唯有故人心不疏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寄江陵王少府
- 此時檢點諸名士,卻是漁翁無姓名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陪王大夫泛湖
- 此中曾是同游處,迢遞尋君夢不迷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思越中舊游寄友
- 此日早知無爵位,當時便合把漁竿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初歸故里獻侯郎中
- 此時才子吟應苦,吟苦鬼神知不知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贈進士章碣
- 此中唯有師知我,未得尋師即夢師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題龍瑞觀兼呈徐尊師
- 此地清廉惟飲水,四方焦熱待為霖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上張舍人
- 此時門巷無行跡,塵滿尊罍誰得知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雪中寄李知誨判官
- 此中難遇逍遙事,計日應為印綬催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題盛令新亭
- 此中明日尋知己,恐似龍門不易登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自縉云赴郡溪流百里輕棹一發曾不崇朝…段郎
- 此地四時拋不得,非唯盛暑事開襟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桐廬江閣
- 此時明徑無行跡,唯望徽之問寂寥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敘雪寄喻鳧(一作杜荀鶴)
- 此日因師話鄉里,故鄉風土我偏諳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與鄉人鑒休上人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