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在第1個字的詩句
此在第一個字的詩句
- 此語竟非是,且食白楊梅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
- 此風那復有,塵土飛灰炭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孫著作赴考城兼寄錢醇老李邦直二君于孫處
- 此身何異貯酒瓶,滿輒予人空自倒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孔毅甫以詩戒飲酒問
- 此味只憂兒輩覺,逢人休道北窗涼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許遵
- 此身正似蠶將老,更盡春光一再眠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王定國會飲清虛堂
- 此會不可再,此嘆不可忘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小飲西湖,懷歐陽叔弼兄弟,贈趙景貺、陳履
- 此堂不說有清濁,游客自觀隨淺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海會寺清心堂
- 此身與世真悠悠,蒼顏華發誰汝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代書答梁先
- 此老如松柏,不受霜雪槁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哭刁景純
- 此生歲月行飄忽,晚節功名亦繆悠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
- 此生初飲廬山水,他日徒參雪竇禪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圓通禪院先君舊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
- 此間風物君未識,花浪翻天雪相激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王晉卿送梅花次韻
- 此郎獨靜退,門外無行跡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王郎子立風雨有感
- 此畫聊付君,幽處得小展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李端叔謝送牛戩鴛鴦竹石圖
- ?此詩卷二十三已收,題為“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”? -- 出自宋·蘇軾·訪詹使君食槐芽?一作葉?冷淘
- 此流彼之派,聯接詎阻修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宋君用游輦下
- 此志茍朝遂,夕死真不戚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章默
- ?此詩卷十五已收,為“贈常州報恩長老二首”之第二首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再贈常州報恩長老
- 此井獨能深一丈,源龍如故亦如君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與王郎夜飲井水
- 此生暫寄寓,常恐名實浮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辯才老師退居龍井,不復出入。余往見之。嘗
- 此外有黃樓,樓下一河水,美哉洋洋乎,可以療饑并洗耳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答王鞏
- 此畫此詩真已矣,人間駑驥漫爭馳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韓干馬
- 此心茍未降,何適不間關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西田獲早稻
- 此生太山重,忽作鴻毛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詠三良
- 此書久已熟,救我今荒蕪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贈羊長史
- 此山仍合與君分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懷仁令陳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絕
- 此非小有兮,噫乎何以樂此而不去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山坡陀行
- 此意欲為知者道,陶翁猶自未離群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萬菊軒
- 此身真佛祖,何處不羲軒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蔣發運
- 此亭聊可喜,修徑豈辭捫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是日自磻溪將往陽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
- 此柏未枯君記取,灰心聊伴小乘禪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孤山二詠(并引)
- 此身常擬同外物,浮云變化無蹤跡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寫真何充秀才
- 此人世不乏,此事亦時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蘇州姚氏三瑞堂(姚氏世以孝稱)
- 此間真趣豈容談,二樂并君已是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二樂榭
- 此懷今不遂,歸見累累葬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京師哭任遵圣
- (此行公擇病酒,多不飲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舒教授寄李公擇
- 此生流浪隨滄溟,偶然相值兩浮萍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芙蓉城(并敘)
- (此詩寄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和劉貢甫登黃樓見寄并寄子由二首
- (此詩寄子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和劉貢甫登黃樓見寄并寄子由二首
- 此別何足道,大江東西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
- (此鳥聲云:麥飯熟,即快活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五禽言(并敘)
- (此鳥聲云:蠶絲一百箔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五禽言(并敘)
- 此身江海寄天游,一落紅塵不易收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王定國倅揚州
- 此君何處不相宜,況有能言老令威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竹鶴
- 此生會見三雍就,無復寥寥嘆未央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景仁和賜酒燭詩復次韻謝之(時公方進新樂。
- 此生若遇邢和璞,方信秦箏是響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破琴詩(并引)
- 此間風物屬詩人,我老不飲當付君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蠟梅一首贈趙景貺(〔一題:次履常蠟梅韻。
- 此殆古今絕唱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江月五首(并引)
- ?此詩四句,前人向以為是卷二十二“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”一詩中的“白啖本河朔”以下四句訛成,其說有理,但因字面差別較大,故不刪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元祐九年立春
- 此外一子由,出處同偏僊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連雨獨飲二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