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在第1個字的詩句
此在第一個字的詩句
- 此去荊溪,舊名罨畫,擬繞蕭齋種白楊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贈別芝麓先生,即用其題烏絲詞韻
- 此去三江牽百丈,雪浪排檣夜吼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纖夫詞
- 此處豐碑長屹立,苔繡墳前羊馬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五人之墓
- 此間景,純得關(guān)仝巨然法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顯德寺前看楓葉
- 此曲縱嬌好,聽者似啼猿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夏五月大雨,南畝半成澤國,而梁溪人尚有畫
- 此去武昌魚不少,莫惜顏筋柳骨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用辛稼軒陳同甫倡和韻,送王正子之襄陽,明
- 此意氣,古無有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賀阮亭三十
- 此地林巒絕勝,家家足、碧澗幽篁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蜀山謁東坡書院
- 此意復(fù)誰識?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將歸留別練塘諸子
- 此意盡豪哪易遂?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冬夜不寐寫懷,用稼軒、同父倡和韻
- 此乃廣武山乎?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夜行滎陽道中
- 此后不知魂與夢,涉江同泛采蓮船。 -- 出自近代·蘇曼殊·失題二首
- 此去孤舟明月夜,排云誰與望樓臺。 -- 出自近代·蘇曼殊·東行別仲兄
- 此戲世所珍。 -- 出自魏晉·應(yīng)玚·斗雞詩
- 此時聊一聽,馀響繞千峰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聽霜鐘
- 此地人來少,相歡一醉中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張?jiān)u事涉秦居士系見訪郡齋,即同賦中字
- 此別又千里,少年能幾時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早行寄朱山人放
- 此日靈山去,何方半座迎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送嵩律師頭陀寺
- 此地登臨慣,含情一送君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送王翁信及第歸江東舊隱(作方干詩,送友及
- 此去無停候,征人幾日回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經(jīng)巴東嶺
- 此懷誰與同,此樂君所獨(dú)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南野
- 此地故人別,空馀淚滿衣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容州回逢陸三別
- 此意無所欲,閉門風(fēng)景遲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贈李唐山人(一作李山人唐)
- 此日掃花徑,蓬戶為君開。 -- 出自宋·李綱·水調(diào)歌頭·律呂自相召
- 此會明年知健否,判酩酊,醉秋光。 -- 出自宋·李綱·江城子·去年九日在衡陽
- 此意自難忘。 -- 出自宋·李綱·望江南/憶江南
- 此時客精廬,幸蒙真僧顧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雨從箕山來
- 此情不向俗人說,愛而不見恨無窮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冬宵引贈司馬承禎
- 此地何年別,蘭芳空自幽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春日鄭協(xié)律山亭陪宴餞鄭卿同用樓字
- 此意方無窮,環(huán)顧悵林麓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
- 此日侍臣將石去,共歡明主賜金回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(yīng)制
- 此中意無限,要與開士說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見南山夕陽召監(jiān)師不至
- 此中偏重客,君去必經(jīng)年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送友游吳越
- 此心閑未得,到處被詩磨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泗上客思
- 此際無人會,微吟復(fù)斂眉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送紫陽僧歸廬岳舊寺
- 此中偏稱夏中游,時有風(fēng)來暑氣收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
- 此生今日似前生,重著麻衣特地行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投宣諭張侍郎亂后遇毗陵
- 此時晴景愁于雨,是處鶯聲苦卻蟬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長安春感
- 此中是處堪終隱,何要世人知姓名?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送項(xiàng)山人歸天臺
- 此中一日過一日,有底閑愁得到心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山居自遣
- 此時若有人來聽,始覺巴猿不解啼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秋夜苦吟
- 此恩無報處,故國遠(yuǎn)歸時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辭座主侍郎
- 此生何路出塵埃,猶把中才謁上才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投江上崔尚書
- 此身雖賤道長存,非謁朱門謁孔門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投長沙裴侍郎
- 此去青云莫更疑,出人才行足人知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送友人入關(guān)
- 此日只愁老,況身方遠(yuǎn)游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別舍弟
- 此心非此志,終擬致明君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亂后歸山(一作山居)
- 此院重來事事乖,半欹茅屋草侵階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題宗上人舊院
- 此馬堪憐力壯時,細(xì)勻行步恐塵知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傷病馬
- 此行也是男兒事,莫向征人恃桂香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送李先輩從知(一作軍)塞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