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在第8個字的詩句
楚在第八個字的詩句
- 一避吳宮火,千年楚屋春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燕
- 登臨潘岳思,憀栗楚臣心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秋陰
- 幅巾聊去檢,不作楚人狂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同諸韓及孫曼叔晚游西湖三首
- 為言等王民,豈限楚與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寧國軍辛崔寺丞移臨安
- 未入周官采,爭持楚璞模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廣支蘇才翁挽詞三首
- 正遲文翁化,從來楚俗輕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魏屯田知楚州
- 夜懷夷門時,月照楚水濱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舟次山陽呈王宗說寺丞
- 雖作湘竹紋,還非楚筠質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錦竹
- 煮鱟吳味新,篘醪楚釀熟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吳正仲同諸賓泛舟歸池上
- 一聞離騷篇,寫盡楚客胸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歐陽永叔秋懷擬孟郊體見寄二首
- 灘愁江舸澀,祠信楚巫靈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泊昭亭山下得亭字
- 桓公不知味,空問楚人茅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劉成伯遺建州小片的乳茶十枚因以為答
- 隨潮吳榜駛,轉浦楚山微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明州推官鄭先輩
- 聊書同些挽,試托楚人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寧陵阻風雨寄都下親舊
- 幾日接春波,南風楚江徹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丹陽新守李國博歸洪州
- 三峽蠻溪上,千山楚俗兼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洪秘丞知大寧監
- 鴨頭吳蕩綠,燕尾楚船輕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少卿知宣州
- 自辨越人言,難廋楚鄉語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晏太祝之宣城監稅
- 競生吳客衽,不上楚王臺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正仲賦楊兵部吳興五題·清風樓
- 味兼羊酪美,食厭楚梅酸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朱桵
- 歸來識香草,為綴楚人歌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陳經秘校之信州幕
- 歸思吳洲橘,夢憶楚江萍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答黃仲夫七十韻
- 聲穿吳云低,韻入楚梅的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五首其十五牧笛
- 過林湘橘暗,收潦楚江清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廖秀才歸衡山縣
- 刳肉不知數,持為楚鄉鮓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取蜮
- 去與秦人采,來扶楚客衰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司馬君實遺甘草杖
- 嘗游芍陂上,頗見楚人為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刁安豐
- 午市巴姑集,危灘楚客愁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山軍
- ]江君丈人意,莫入楚鄉深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薰傳秀才之汝陰
- 魚稻荊楊下,風煙楚越間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張景純知邵武軍
- 始入吳郎宅,還歸楚客家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吳正仲遺二物詠之其一金盞子
- 下士窮幽荒,憔悴楚水濱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巖亭記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
- 昔聞漁父賢,嘗勉楚人餔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糟淮鲌
- 我初見子時,子作楚人語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答楚僧智普始與吳僧顯忠來過今見二人詩進於
- 吳味期君強飲開,楚醅因我破愁來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正仲再和罷飲
- 舊傳媯氏女,將適楚人時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陪淮南轉運魏兵部游穎州女郎臺寺
- 欲游廬山去,將托楚舸梢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僧游廬山
- 船學吳兒刺,吟稀楚老新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與道損仲文子華陪泛西湖
- 慣狎吳兒水,將浮楚客船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蘄州廣濟劉主簿
- 吾非獨醒者,莫誦楚人騷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通判太博雪後招飲二首
- 地隱商於洛,山綿楚與巴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次韻和仲咸對雪散吟三十韻
- 浪搖湖外日,山背楚南天。 -- 出自唐·朱慶馀·夏末留別洞庭知己
- 最憐東面靜,為近楚城墻。 -- 出自唐·朱慶馀·題青龍寺
- 岸闊湖波溢,程遙楚岫微。 -- 出自唐·朱慶馀·送人下第歸
- 卻上五湖船,悲歌楚狂同調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離亭宴·丹府黃香堪笑
- 謂馬謂牛無不可,楚肝越膽太分明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感興
- 樂哉侯之邦兮,封楚宮與復關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樂哉侯之邦兮樂哉侯之堂兮
- 安得天下人,俱忘楚人弓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十七
- 故國云天外,家風楚俗完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元宵懷都城簡胡令俊民時胡連夕在告
- 杖尋桃竹把,佩采楚蘭紉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南華五十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