棹在第7個字的詩句
棹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莫怪時時來佇棹,一生心事水云鄉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劉晁之家園六詠·佇棹
- 請君更艤菁山棹,萬斛愁侵山復山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和鄭康道探梅十絕句
- 束書辭都門,整棹還苕川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卜居飛英坊
- 瀟湘日暮時,倚棹蒹葭浦。 -- 出自宋·楊冠卿·生查子
- 夜來好雨催歸棹,春水茫茫漲鴨頭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書懷
- 緣誰一笑理歸棹,為我千巖訪古人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丁欽夫來宰吾縣幾三年清德美政茲不復道二詩
- 尋山多勝概,輟棹偶留連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罷郡游何山
- 分袂卻關情,鼓棹猶回首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和姜總管送別
- 卻嗟政爾營行棹,不得于茲理釣車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八月八日發潭州后得絕句四十首
- 殷勤語舟子,舉棹莫匆匆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口占三首
- 萬金才到幾,一棹復過村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留別子肅子儀三首
- 借床依樹閣,輟棹上灘船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次韻莫令因迓使者同泛舟至漂神已而誤焉問宿
- 開船風打頭,舉棹水分流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九月二日發舟快閣下
- 轅駒豈忘遠,歸棹戒已宿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將謁介庵以詩先之
- 終歸剡溪上,舉棹謝東風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贈呂縣丞
- 瞥然便轉子猷棹,明朝直到章江門。 -- 出自宋·曹彥約·帥相泛巨舟東下水淺不可進盤旋三日僅至菱黃
- 奄奄尚殘息,艤棹江之湄。 -- 出自宋·崔與之·題吉水黿潭李氏仁壽堂
- 西風早已催征棹,管領莼鱸入夢思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山房秋日即事
- 褰裳急理剡溪棹,明月已旁羌江還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韻虞果州泛雪
- 蒲帆載風急,征棹逐鷗輕。 -- 出自宋·劉學箕·賦祝次仲八景·遠浦歸帆
- 短篷漾空明,舞棹歌滄浪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春事無幾端居蕭索追懷成都舊游慨然有賦
- 鵝鴨馴人不怕棹,間隨小艇過蘆花。 -- 出自宋·陽枋·詠江南景物
- 漁舟兩兩疊煙棹,白鳥出沒滄波深。 -- 出自宋·張榘·題金淵綠凈亭
- 貪觀眉嫵翠,艤棹碧云間。 -- 出自宋·趙某·眉峰水陸寺
- 金馬客,明朝飛棹,水肥帆駛。 -- 出自宋·吳潛·滿江紅·把手西園
- 清螺取歸日,穩棹聽夷猶。 -- 出自宋·周弼·鄱陽湖四十韻
- 江頭目送西行棹,驚起驪龍渴睡昏。 -- 出自宋·李昴英·贈曾士倬用許廣文韻
- 君命何敢留,歸棹隨賜還。 -- 出自宋·李昴英·游峽山和東坡韻
- 三杯桑落酒,一棹柳花風。 -- 出自宋·施樞·留別詩僧
- 羊裘灘下休停棹,聞說狂奴解笑人。 -- 出自宋·王同祖·嚴陵舟中
- 草得梅花賦了,棹歌遠和離舷。 -- 出自宋·李彭老·木蘭花慢·折秦淮露柳
- 迄邐扁舟,雙槳棹歌齊舉。 -- 出自宋·楊澤民·荔枝香
- 謾贏得、煙波短棹,月樓長笛。 -- 出自宋·王淮·滿江紅·踏遍江南
- 涼多獨湖上,一棹拍空翠。 -- 出自宋·姚勉·同張公望湖上避暑到四圣觀招柏堂月潭二道士
- 誰在鴛鴦浦,獨棹玻璃。 -- 出自宋·陳允平·八聲甘州·放船楊柳下
- 攜家驅宦牒,短棹泛桃源。 -- 出自宋·胡仲弓·舟中即事
- 殷士莫嗟留楚棹,孟婆久送過河船。 -- 出自宋·王奕·和疊山隆興阻風
- 渡頭幾發東西棹,西角長鳴上下鐘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寄湖口張監渡
- 晚向水鄉回野棹,一規西日落湖州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蘋花
- 窮秋多雨水,歸棹幾汀洲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贈歸客
- 茶煙午灶,聽擊棹、歌聲笑語遲。 -- 出自宋·熊禾·婆羅門引·秋宵倦起
- 高歌牛背笛,稱棹艇頭風。 -- 出自宋·孫銳·桑磐贈趙隱居
- 直疑林處士,獨棹小舟回。 -- 出自宋·陳深·題扇上畫
- 寒蟬鳴晚樹,歸棹發斜陽。 -- 出自宋·華岳·貴池秋晚
- 滄洲歸鷺客停棹,古寺疏鐘人掩門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溪上晚望二絕
- 割據一灣風月,棹行沖破青蘋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陳推官幽居十詠·星灣晚釣
- 水關開夜鎖,霧棹起晨涼。 -- 出自唐·沈亞之·五月六日,發石頭城,步望前船,示舍弟兼寄
- 金波宜共賞,仙棹一宵同。 -- 出自唐·楊發·與諸公池上待月
- 眾山離楚上,孤棹宿吳西。 -- 出自唐·劉得仁·送越客歸
- 瀟湘無事后,征棹復嘔啞。 -- 出自唐·李咸用·江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