棹在第7個字的詩句
棹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一夜春江又回棹,當(dāng)時風(fēng)雨滿汀洲。 -- 出自宋·寇準·送李生二絕句
- 誰知天意回,歸棹如許速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送湯朝美還金壇
- 短襟衫子新來棹,四直冠兒內(nèi)樣新。 -- 出自宋·張孝祥·鷓鴣天·瞻蹕門前識個人
- 未了笙歌夢,倚棹西州。 -- 出自宋·張炎·甘州/八聲甘州
- 綠鴨陂中春縱棹,芰荷池上雨移樽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送曾通直入京
- 興長不忍回孤棹,歌懶才能逐緩弦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和謝主簿游西湖
- 莫嗟飛雨淹游棹,卻賴春寒發(fā)較遲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和子華對雨有感
- 禹浪桃花影,歸棹正輕安。 -- 出自宋·呂渭老·水調(diào)歌頭·十年禪榻畔
- 抉苔撫奇篆,倚棹看題名。 -- 出自宋·方信孺·題龍隱巖
- 從來輿涉意,晚棹轉(zhuǎn)微茫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次韻芻父秋懷
- 重來興不盡,誰棹小舟還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簡朱子大學(xué)士二首
- 重來更何日,放棹欲何之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曹娥江
- 買船予亦東,一棹搖寒光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程少章投贈
- 未到山陰竟回棹,歘去驟來何草草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合紙屏為小閣畫臥袁訪戴其上名之曰聽雪各與
- 剡溪可是忙回棹,凍合琉璃作麼生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與客觀雪
- 誰喚雪溪回短棹,寧孤何遜莫孤梅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李山窗
- 湖亭東極望,遠棹不須回。 -- 出自唐·項斯·彭蠡湖春望
- 三湖渺空闊,一棹成窮搜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憶與劉伯溫章三益葉景淵三君子同上江表五六
- 待予重命行秋棹,飽弄金波萬里流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平湖秋月
- 不應(yīng)銀海妨回棹,未許緇塵得上衣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送儲靜夫主事之南京吏部兼寄夏廷章
- 掛冠雙鳳闕,歸棹五湖船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胡忠安公挽詩(四十韻)
- 隔溪深不語,孤棹入菱花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蘇臺曲(五首)
- 明年好理西風(fēng)棹,重約三吳爛漫游。 -- 出自宋·白珽·酒邊贈朱處士
- 獨園馀興在,孤棹宿心違。 -- 出自唐·孫逖·酬萬八賀九云門下歸溪中作
- 欲知難別意,孤棹去還停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送茅侯
- 樹杪鴉兵催急棹,渡頭漁火鎖寒煙。 -- 出自宋·鄭會·將抵家遇雨
- 同傾菊花酒,緩棹木蘭橈。 -- 出自唐·暢當(dāng)·九日陪皇甫使君泛江宴赤岸亭
- 采蘩憶幽吹,理棹想荊歌。 -- 出自唐·沈佺期·入衛(wèi)作
- 分襟燈火夜,回棹雪霜天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遜子以今歲正月十六日之毗陵而以十二月十五
- 幾煩命妓浮溪棹,再許論詩注酒杯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回于道中寄舒州李玨相公
- 起雁似驚南浦棹,陰云欲護北樓霜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宿楚國寺有懷
- 雪舟有興休回棹,共載期追李郭仙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賀升卿年垂八十以詩寄平園新詠二十二篇又錄
- 乘彩舫,過蓮塘,棹歌驚起睡鴛鴦。 -- 出自宋·李珣·南鄉(xiāng)子·乘彩舫
- 乘興有時攜短棹,江島,誰知求道不求魚。 -- 出自宋·李珣·定風(fēng)波·志在煙霞慕隱淪
- 水云間,山月里,棹月穿云游戲。 -- 出自宋·李珣·漁歌子·楚山青
- 巾車云路入,理棹瑤溪行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游茅山五首
- 望鄉(xiāng)白云里,發(fā)棹清溪側(cè)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泛茅山東溪
- 柔櫓不施停卻棹,是船行。 -- 出自唐·敦煌曲子·浣溪沙·五兩竿頭風(fēng)欲平
- 江流盤復(fù)直,浮棹出家林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將謁商州呂郎中,道出楚州,留獻章中丞
- 蕭蕭北風(fēng)起,孤棹下江濆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京口送盧孟明還揚州
- 蘭苕行采采,桂棹思悠悠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送張彝歸長沙
- 長亭百越外,孤棹五湖間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送唐贊善游越
- 愛君隨海鷗,倚棹宿沙月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答黎士曹黎生前適越后之楚
- 低葉已藏依岸棹,高枝應(yīng)閉上樓人。 -- 出自唐·李冶·柳
- 政成尋往事,輟棹問漁翁。 -- 出自唐·鄭谷·寄獻湖州從叔員外
- 竹箭波聲隨一棹,斧柯山色對雙旌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史館阮比部知衢州因歸建陽別墅二首
- 狂翻竹箭波隨棹,側(cè)布黃金地絕塵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靈隱長老歸舊山
- 松江上,約扁舟棹雪,同看梅春。 -- 出自宋·陳人杰·沁園春·易得仲宣
- 傷心南渡日,一棹贛江船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隆佑太后挽歌辭三首
- 白鳥飛來風(fēng)滿棹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漁家傲·釣笠披云青障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