棹在第5個字的詩句
棹在第五個字的詩句
- 買得秋風棹,江行不問程。 -- 出自宋·翁卷·送曹西士宰建昌
- 藕塘南北棹,蘆港去來鴻。 -- 出自宋·翁卷·送趙嗣勛
- 曾鼓鹽田棹,前倉不足言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泛舟入前倉
- 容裔還鄉棹。 -- 出自南北·江淹·從征虜始安王道中詩
- 祖席駐征棹,開帆候信潮。 -- 出自唐·皇甫松·怨回紇
- 情可恨、獨棹扁舟,浩歌向、清風來處。 -- 出自宋·張炎·長亭怨/長亭怨慢
- 江上望歸棹,君歸未有期。 -- 出自明·景翩翩·寄遠(二首)
- 云水連孤棹,恩私在一身。 -- 出自唐·耿湋·送歸中丞使新羅(一本題下有冊立吊祭四字)
- 搖搖千里棹,眷眷九重城。 -- 出自宋·丁謂·又五言十韻
- 吳橋淮楚棹,盡為聲利役。 -- 出自宋·徐照·渡錢塘江
- 秦淮半夜棹歌發,明月清天江水流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金陵雜興二百首
- 弄水閑移棹,看山自卷簾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次韻七首
- 悠悠信歸棹,今夜宿誰門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歸棹
- 卻愁南去棹,早晚到瀟湘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夏夜宿江驛
- 漁翁閑鼓棹,沙鳥戲迎潮。 -- 出自唐·項斯·杭州江亭留題登眺
- 楫人荷輕棹。 -- 出自魏晉·曹叡·清調歌
- 安得長閑棹歌里,清風明月任年華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逆旅書懷
- 從今搖桂棹,不必問瀟湘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溪上
- 輟歌欲轉棹,花淺不堪藏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江南意
- 莫便尋歸棹,心懷未盡論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喜呂山人見過江館
- 念我理歸棹,旅夢斷遙岑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偶見陳誠之一詩不勝欽嘆輒紀贈求其巨篇深愧
- 梅花送征棹,萬里接陽和。 -- 出自宋·徐璣·送翁巴陵之官
- 萬艘俱擁棹,上客獨吟詩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歲暮江軒寄盧端公
- 試回滄海棹,莫妒敬亭詩。 -- 出自唐·嚴武·酬別杜二
- 詔書催發棹謳忙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西江月·藉甚新除刺史
- 虎爪灘頭棹,蟆頤閣上車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行三盤蟆頤棧道三首
- 買我歸吳棹,揚君泝蜀旃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送杜陽安奉親還蜀二首
- 湍險中回棹,寬平處整驂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敬和老人秋日山行
- 風頭阻歸棹,坐睡倚蓑衣。 -- 出自唐·韓偓·野釣
- 已回花渚棹,悔聽酒壚琴。 -- 出自唐·韓偓·別緒
- 我亦縱煙棹,西浮彭蠡津。 -- 出自唐·李群玉·送蕭綰之桂林
- 涔浦縱孤棹,吳門渺三千。 -- 出自唐·李群玉·將之吳越留別坐中文酒諸侶
- 涼波弄輕棹,湖月生遠碧。 -- 出自唐·李群玉·洞庭遇秋
- 遠水浮仙棹,寒星伴使車。 -- 出自唐·李冶·寄校書七兄(一作送韓校書)
- 看爾動行棹,未收離別筵。 -- 出自唐·于良史·江上送友人
- 江人依舊棹舴艋,江岸還飛雙鴛鴦。 -- 出自唐·鄭谷·石城
- 陽朔花迎棹,崇賢葉滿溝。 -- 出自唐·鄭谷·送吏(一作祠)部曹郎中免官南歸
- 水闊迷歸棹,風清咽迥笳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夕陽
- 沙邊空見棹船歸。 -- 出自宋·葉夢得·鷓鴣天·曉日初開露未晞
- 旋千旗萬棹,一時東指,青山斷處,白浪成層。 -- 出自宋·陳人杰·沁園春·日薄風獰
- 曲渚方移棹,高城忽背人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舟中寄似表
- 嫩寒催客棹,載酒去、載詩歸。 -- 出自宋·盧祖皋·木蘭花慢 別西湖兩詩僧
- 訪戴從東棹,游梁快北轅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對雪和子{辶加葦}用歐陽子韻
- 溯流紅、一棹歸時,半蟾弄晚。 -- 出自宋·周密·宴清都·老去閑情懶
- 平波催短棹,小立送黃昏。 -- 出自宋·周紫芝·臨江仙·水遠山長何處去
- 小施祠前棹謳發,樓船下水如游龍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乙酉四月二日與蔣桂軒伯仲諸友同泛震澤大小
- 生年十五棹能開,那怕瞿唐滟滪堆。 -- 出自明·王叔承·竹枝詞十二首
- 雪夜還能棹剡溪,雨余何事怯沖泥。 -- 出自明·謝榛·雨后柬王體仁
- 南歸乘客棹,道路免崎嶇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南歸舟中二首
- 知泛滄浪棹未還,西峰房鎖夜潺潺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寄武陵貫微上人二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