棹在第11個(gè)字的詩句
棹在第一十一個(gè)字的詩句
- 金雞啁啪喚出日,輕舟短棹風(fēng)吹衣。 -- 出自宋·陽枋·送謝方伯赴試
- 欸乃一聲虛谷應(yīng),夷猶短棹關(guān)心否。 -- 出自宋·夏元鼎·滿江紅·人世何為
- 野騎殘僧小橋險(xiǎn),酒簾漁棹搖斜暉。 -- 出自宋·王柏·贈(zèng)朱道人
- 朝來泛舟花滿湖,亭午返棹風(fēng)相呼。 -- 出自宋·周弼·夏日泛秘湖
- 綠柳橋頭舊酒爐,幾番艤棹勞篙夫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定花阻風(fēng)五首
- 翠蓋亭亭映玉裳,臨風(fēng){棹左換彳}彴暗飄香。 -- 出自宋·王同祖·郡圃觀白蓮
- 芒鞋遍踏苕溪岡,昌翔歸棹穿滄浪。 -- 出自宋·衛(wèi)宗武·舟回自霅至黃橋負(fù)大作復(fù)反朱涇泊舟
- 世事篙人一葉舟,長歌短棹發(fā)中流。 -- 出自宋·柴望·上忠齋丞相
- 客路幾程來杳杳,天涯二棹去漫漫。 -- 出自宋·張紹文·自淮陽還里中抵舍一夕即為通川之行
- 一片笙歌催鬧晚,忽然鼓棹起中流。 -- 出自宋·黃公紹·競渡櫂歌
- 一片笙歌催鬧晚,忽然鼓棹起中流。 -- 出自宋·黃公紹·瀟湘神·看龍舟
- 云開三茅古洞天,借風(fēng)一棹荊溪船。 -- 出自宋·仇遠(yuǎn)·送峿侍者游茅山
- 花里不妨呼凈友,采香須棹月明橈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荷花
- 有時(shí)醉碗和月吞,有時(shí)醉棹和煙撥。 -- 出自宋·華岳·歸釣吟
- 亭上一聲歌白苧,野人歸棹亦行遲。 -- 出自唐·羊士諤·野望二首
- 葦岸夜依明月宿,柴門晴棹白云歸。 -- 出自唐·翁洮·漁者
- 天外曉嵐和雪望,月中歸棹帶冰行。 -- 出自唐·崔道融·鏡湖雪霽貽方干
- 鄠杜憶過梨栗墅,瀟湘曾棹雪霜天。 -- 出自唐·李洞·贈(zèng)昭應(yīng)沈少府
- 一道澄瀾徹底清,仙郎輕棹出重城。 -- 出自唐·楊夔·送杜郎中入茶山修貢
- 為問野人山鳥語,問予歸棹是何年。 -- 出自唐·李伉·謫宜陽到荊渚
- 甚雪意方深,月明空載,獨(dú)棹始成趣。 -- 出自元·馬熙·摸魚子·買陂塘旋栽楊柳
- 暮鴉歸未了,指點(diǎn)旗亭,弭棹宿河梁。 -- 出自元·邵亨貞·渡江云 庚戌臘月九日,與邾仲羲同往江陰。
- 落日清江好放船,西風(fēng)滿棹未須牽。 -- 出自元·于立·次韻
- 閑坐初臺愛柳林,親操短棹遂出尋。 -- 出自近代·陳三立·四月朔蔡師愚仇徠之挈艇子尋青溪
- 蘭菊分洲爭向背,鳧鹥隨棹罷驚猜。 -- 出自宋·宋庠·次韻和次道學(xué)士獻(xiàn)贈(zèng)留臺吳侍郎洛水泛舟之作
- 長愛剡溪堪乘興,雪中曾棹子猷船。 -- 出自宋·楊蟠·憶越
- 虞舜遺風(fēng)遠(yuǎn)可尋,煙波一棹古猶今。 -- 出自宋·王铚·古漁父詞十二首
- 忽思蒼梧叫虞舜,翩然短棹下瞿塘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寄題極星亭
- 想見雪天元限好,不妨獨(dú)棹酒船還。 -- 出自宋·劉宰·過剡溪
- 聞道倚門占鵲喜,早尋歸棹浙江東。 -- 出自宋·劉宰·送應(yīng)徽之歸天臺
- 灼灼曾暉漸欲西,長橋弭棹倚欄時(shí)。 -- 出自宋·羅與之·三高亭
- 二李歌行醉里歌,君溪兩棹我煙蓑。 -- 出自宋·許月卿·次韻程愿二首
- 茶灶筆床猶在否,煩君移棹問滄浪。 -- 出自宋·連文鳳·送陳仲甫挾書游甫里
- 底事京塵踏軟紅,又隨征棹過吳松。 -- 出自宋·陳必復(fù)·舟中效東坡用韻
- 誰送苕溪來枕畔,輕裘短棹水云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秋夜四鼓玩月
- 娟娟沙際月一痕,催歸幾棹菱歌喧。 -- 出自宋·陳元晉·采蓮
- 風(fēng)物自佳難逗遛,浙江歸棹待相尋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陸君采都目入閩
- 花盡春殘不須惜,好謀歸棹趁南薰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韻酬俞好問四首
- 幻出流觴共頃刻,款留歸棹展娛嬉。 -- 出自宋·馮伯規(guī)·初至郡講禊飲於江上夜歸賦此
- 我亦天臺約劉阮,春風(fēng)一棹酒船來。 -- 出自宋·馮信可·桃源圖
- 聞?wù)f靈巖境最幽,乘閑艤棹共追游。 -- 出自宋·富言·游靈巖
- 龍舟競渡數(shù)千艘,紅旗綠棹紛相戛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西湖競渡游人有蹂踐之厄
- 野水平流一帶斜,去來征棹幾年華。 -- 出自宋·葛紹體·贈(zèng)黃友把酒東臯三首
- 惆悵騎鯨人已老,夜船空棹月明回。 -- 出自宋·李沖元·過姑孰作
- 新作水齋堪寓目,舊停桂棹有余光。 -- 出自宋·林肇·鱸鄉(xiāng)亭
- 片帆雨霽飛煙江,漁翁停棹歌滄浪。 -- 出自宋·饒魯·遠(yuǎn)浦棹歌
- 兩岸蘆花相對開,漁翁撥棹還歸去。 -- 出自宋·釋鼎需·偈二十首
- 一葉扁舟泛渺茫,呈橈舞棹別宮商。 -- 出自宋·釋妙總·杲禪師以巖頭婆子話相問作偈以答
- 時(shí)節(jié)因緣佛性義,共移靈棹渡頭舟。 -- 出自宋·釋如凈·偈頌十六首
- 野水舟橫芳草渡,人來舞棹或呈橈。 -- 出自宋·釋師一·頌古十八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