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在第9個字的詩句
柴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昔余臥林巷,載酒過柴扉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聞裴侍御胐自襄州司戶除豫州司戶因以投寄
- 夕曛山照滅,送客出柴門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送張子容進(jìn)士赴舉
- 短才濫符竹,弱歲起柴荊。 -- 出自唐·張九齡·巡屬縣道中作
- 田夫捐畚鍤,織婦窺柴荊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和令狐相公晚泛漢江書懷,寄洋州崔侍郎閬州
- 跨馬出國門,丹陽返柴荊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,因寄王大昌齡
- 園林幸接近,一為到柴扉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送四鎮(zhèn)薛侍御東歸
- 安得一黃犢,幅巾駕柴車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清明前一日韓子華以靖節(jié)斜川詩見招游李園既
- 酣歌歲云暮,寂寞向柴關(guān)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初冬歸襄城弊居
- 風(fēng)馬云車下九天,郊柴初告帝心虔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次韻侍祠南郊
- 鳴泉隔翠微,千里到柴扉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題中南佛塔寺
- 夕陽當(dāng)板檻,春日入柴扉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送李生歸舊居
- 或赤若禿鬝,或熏若柴槱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南山詩
- 起來且復(fù)臥,未敢窺柴關(guān)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感秋五首
- 何時(shí)歸故園,宴眠閉柴荊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秋雨蚤作有嘆
- 何村不花柳,此社要柴桑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和文遠(yuǎn)叔行春
- 舂聲忙野店,月色澹柴門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明發(fā)生米市、西林寺,進(jìn)退格
- 今日是何朝,始聞扣柴荊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胡季亨贈集句古風(fēng),效其體奉酬
- 何時(shí)卻乘興,雪外叩柴門?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題呂子明國諭退庵
- 恭承古人意,促裝反柴荊。 -- 出自南北·謝靈運(yùn)·初去郡
- 向來役薪水,終然槁柴荊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古風(fēng)二首上湯丞相
- 糟{酉黃}新醅白,柴錐軟火紅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除夜地爐書事
- 此時(shí)紛仆馬,有客靜柴荊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上元紀(jì)吳中節(jié)物俳諧體三十二韻
- 道傍石湖水,誰能叩柴荊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既離成都,故人送者遠(yuǎn)至漢嘉分袂,其尤遠(yuǎn)而
- 兩山多布水,一島幾柴扉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云安縣
- 路傍行役苦,隨處有柴荊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珠塘
- 漁家在江口,潮水入柴扉。 -- 出自唐·張籍·夜到漁家
- 十年為道侶,幾處共柴扉。 -- 出自唐·張籍·登城寄王秘書建
- 貧賤亦有樂,且愿掩柴扉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感懷
- 想茲為襁褓,如鳥拾柴枝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寄義興小女子
- 因家漢水曲,相送掩柴扉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和州送人歸復(fù)郢
- 潯陽數(shù)畝宅,歸臥掩柴關(guān)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送鄭十二還廬山別業(yè)
- 鄱陽寄家處,自別掩柴扉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送舍弟之鄱陽居
- 寂寞到城闕,惆悵返柴荊。 -- 出自唐·韋應(yīng)物·灃上寄幼遐
- 僮子似知予夢惡,生柴燒火到天明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至揚(yáng)州
- 孤舟霜月迥,曉起入柴門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沈頤家
- 知君少得意,汶上掩柴扉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別崔少府
- 誰謂整隼旟,翻然憶柴扃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陰亭
- 老翁曾舊識,相引出柴門。 -- 出自唐·盧綸·晚到盩厔耆老家
- 山前白鶴村,竹雪覆柴門。 -- 出自唐·盧綸·送夏侯校書歸華陰別墅
- 幾時(shí)同買宅,相送有柴扉。 -- 出自唐·賈島·早春題友人湖上新居二首
- 曲江春水滿,北岸掩柴關(guān)。 -- 出自唐·賈島·寄錢庶子
- 信來從水路,身去到柴城。 -- 出自唐·賈島·寄李存穆
- 清泉出石砌,好樹臨柴關(guān)。 -- 出自唐·皮日休·太湖詩·明月灣
- 問令今安在,解官駕柴車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(jiān)·寄耿令幾父過新堂邑作乃幾父舊治之地
- 此恩何以報(bào),歸處是柴荊。 -- 出自唐·羅隱·感舊
- 昔與君同巷,參差對柴荊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送程建用宣德西歸
- 小畦尋丈許,鑿壁置柴扉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小畦
- 斷橋分野色,曲徑入柴門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村居 其一
- 蘆花藏別浦,柳樹隔柴屝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舟中雜紀(jì) 其五
- 太平風(fēng)俗美,不用閉柴門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歸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