杖在第7個字的詩句
杖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經旬積潦慵扶杖,拂曉新晴喜曬簑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竹溪評余近詩發藥甚多次韻
- 獨馀太乙舊藜杖,夜窗炯炯供清矑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觀社行
- 生不肯扶靈壽杖,死堪上應少微星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過季父新阡
- 出有小車扶有杖,前身莫是邵先生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畫贊七言一首
- 老夫久已植其杖,此士孰能招以弓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送古為徐聘君
- 下榻驚一府,撰杖窮千崖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發湘潭驛寄府公
- 盤餐到野薺,曳杖閒挑根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薺
- 捫蘿陟其巔,策杖繞其足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次綠字韻
- 大父正攜靈壽杖,尊公更著老萊衣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送蘇伯益提干代還侍下
- 昌黎山人抱藜杖,三度訪我于三隅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送韓山人
- 鹿轓從版輿,鳩杖雜戟鐏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送胡子遠出守漢州分韻得萬字
- 頭巾多酒氣,竹杖有苔文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送胡處士
- 柴扉多歲月,藜杖見公卿。 -- 出自唐·郎士元·送韋逸人歸鐘山(一作皇甫冉詩)
- 兔裘堆膝暖,鳩杖倚床偏。 -- 出自唐·李群玉·與三山人夜話
- 別有青山路,策杖訪王孫。 -- 出自唐·上官儀·酬薛舍人萬年宮晚景寓直懷友
- 手持十節龍頭杖,不指虛空即指云。 -- 出自唐·施肩吾·山居樂
- 寄清談、芒鞋筇杖,更盡驅、風月入尊罍。 -- 出自宋·葉夢得·八聲甘州·問浮家泛宅
- 李白尋仙持玉杖,庾公對月踞胡床。 -- 出自宋·張舜民·句
- 每年十月初,仙杖常依此。 -- 出自宋·張舜民·溫泉
- 須勤探,呼吾筇杖,屐齒上蒼苔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滿庭芳·狂吹鳴籬
- 系舟孤山腳,曳杖聊意行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八月二十日與館中同舍游西湖作
- 坐久與關筇竹杖,出門人指兩仙翁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二老堂
- 要使野狐驚鐵杖,莫令黃葉認金錢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所居二室號書癡禪悅各成一詩·禪悅
- 茅檐供倚薄,藜杖費扶攜。 -- 出自宋·黃公度·倚薄
- 焚修人已老,倚杖對山石。 -- 出自宋·李呂·題君山觀招真閣六首
- 凝眸方過鳥,倚杖忽橫溪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次韻文殊五言
- 萬歲藤枝神蛻杖,三花樹子癭為瓢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十七日過無住庵,因留題簽上人半云軒
- 明朝紗帽青藜杖,更訪東林十八仙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又湖州作(四首。書寄班恕齊。試溫生筆,寫
- 小出便支邛竹杖,輕寒旋進木棉裘。 -- 出自明·王世貞·偶成
- 出門疏雨歇,倚杖斷云流。 -- 出自明·謝榛·曉起
- 竹符忠介凜,桐杖孝思凄。 -- 出自唐·陳元光·太母魏氏半徑題石
- 褰簾出野院,植杖候柴門。 -- 出自唐·韋嗣立·自湯還都經龍門北溪,贈張左丞崔禮部崔光祿
- 浮舟暝始至,抱杖聊自閑。 -- 出自唐·閻防·夕次鹿門山作
- 偶有脫死歸,扶杖皆病僂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戍邕州
- 土牛陌上摧花杖,玉燕釵頭墜彩旛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立春
- 步侵猿鳥雙藜杖,吟蓄云煙一錦囊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送王仲賢郎中游天平山
- 病軀自健遺藤杖,睡眼全醒耐燭花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依韻和崔伯憲謝王正甫遺三靈丸蜀茶
- 終日清談陪幾杖,赤松況是坐禪僧。 -- 出自宋·范祖禹·吏部彭侍郎召會馮少師園亭即席賦詩
- 招尋處,徒行曳杖,曾不擁麾幢。 -- 出自宋·葛勝仲·滿庭霜/滿庭芳
- 徑須折折楖栗杖,吾曹窮措有妙處。 -- 出自宋·吳則禮·無著有還玉澗之意作詩留之
- 龐眉八十老,扶杖來蹣跚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陪安國舍人勞農北郊分韻得闌字
- 不妨數登臨,倚杖看云起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采菊亭
- 行攜三尺虎臂杖,歸飲十分魚枕樵。 -- 出自宋·崔敦禮·狼山
- 詩翁靜三昧,筇杖壁間橫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韻石湖居士瓶中早梅二首
- 伊涼聒夜鏗千杖,蘭蕙回春艷十眉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交割州事致語口號
- 歲華深、然但把,杖藜閑倚。 -- 出自宋·韓淲·賀新郎·梅蕊依稀矣
- 班荊坐危磴,植杖臨高苗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登楚山絕頂
- 胡床塵拂枯藜杖,門對江山日夜扃。 -- 出自宋·阮閱·郴江百詠并序·燕堂
- 蒲團曲幾烏藤杖,是中正要心出家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題遂寧馮遷居夫隱士畫像
- 三疊青山老竹杖,十年明月故人家。 -- 出自宋·洪皓·題趙知德所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