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在第10個字的詩句
朝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舊聞游監(jiān)簿,姱節(jié)紹熙朝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送游提刑秘閣赴召三首
- 君不見唐朝郭元振,退朝愉色奉溫清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壽史丞相
- 戀芻伏下姑汝留,不然朝奏暮斥急理賢無方自古訓(xùn),誰能叩閽上訴十二這冕旒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岷峨嘆
- 由來館殿育英髦,其為朝家效絲發(fā)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和謝孟彝秘丞館中書懷
- 湖海裒英氣,星鳳瑞圣朝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壽茶使三十韻
- 在昔推華族,於今壯本朝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又上座主李左史八十韻
- 草詔鑾坡夜,橫經(jīng)鶴禁朝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又上座主李左史八十韻
- 俄聞罪已詔,還下中興朝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工侍國史奉御香禱雪上竺前一夕雪瑞已應(yīng)道間
- 天街御膳寫臣封,隨例朝朝進(jìn)六宮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宮詞一百首
- 內(nèi)省催班立御廊,紫宸朝退侍君王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宮詞一百首
- 不將鐘鼎為樂,念念在朝廷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水調(diào)歌頭·天上一燈滿
- 有唐裴相,徜徉綠野,我朝富老,游戲昆臺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沁園春·一笑樽前
- 文章代長庚李,福氣前朝戊子龐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壽南宗東巖四首
- 幾年泉谷養(yǎng)靈根,一立朝班敢盡言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用徐編修德夫韻其開藩旴江二首
- 今春添一閏,是月始元朝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二月朔日得詩二十六韻
- 一枕初回夢,千官想正朝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二月朔日得詩二十六韻
- 目斷陽臺幽夢阻,孤負(fù)朝朝暮暮。 -- 出自宋·周端臣·賀新郎·怕聽黃昏雨
- 更連夕晴光,一番小雨,朝靄全收。 -- 出自宋·趙以夫·木蘭花慢·玉梅吹霽雪
- 乍冷還暄,小春時候今朝轉(zhuǎn)。 -- 出自宋·趙以夫·燭影搖紅·乍冷還暄
- 坎止流行元無定,敢一朝、挨卻塵泥跡。 -- 出自宋·張榘·金縷曲/賀新郎
- 些子乾坤簡易,不問在朝居市,達(dá)者盡堪修。 -- 出自宋·夏元鼎·水調(diào)歌頭·聞道不嫌晚
- 堪嘆紅塵聲利客,向花朝月夕尋妝婦。 -- 出自宋·夏元鼎·賀新郎·天上神仙路
- 人自有、悲歡離合,晦明朝暝。 -- 出自宋·吳潛·滿江紅·歲歲重陽
- 吏那秋斂充春賦,兵待朝輸作暮炊。 -- 出自宋·吳潛·朝謁歸省文書
- 闌干小倚望遙岑,晚霽朝朝換午陰。 -- 出自宋·吳潛·七用喜雨韻三首
- 無情歲月垂垂盡,夕秀朝華豈暇尋。 -- 出自宋·王柏·新秋自警
- 輕風(fēng)欲透紫絲障,一片朝霞傾入林。 -- 出自宋·周弼·海棠
- 聽吾民、爭說近年無,前朝有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滿江紅·天顧坤維
- 鸞枳鸂灘發(fā)軔,指日問朝衣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八聲甘州·仿離騷
- 身雖湖海常懷主,忠在朝廷肯具臣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和鄭巽坡韻
- 春和民氣樂,幾日是花朝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入清湘界
- 邊頭幾日靜干戈,見說朝家已講和。 -- 出自宋·趙崇嶓·勸農(nóng)
- 使蜀居諸葛,兵屯自肅,朝留一范,賊膽須寒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沁園春·人道恥堂
- 霞州守吏慶筵開,喜為朝家得俊材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勉癸丑新進(jìn)士
- 近鋤蕭艾知天意,會見朝陽露欲晞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次徐徑坂衡陽使君韻示林敬則
- 近市依湖十里間,扁舟朝往暮能還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因遣鄉(xiāng)書贈姜山嗣師
- 屋頭綠暗勃姑啼,柱礙朝朝汗流出。 -- 出自宋·趙孟堅·采桑曲
- 所悲緣瘁國,於誼況同朝。 -- 出自宋·李昴英·挽右史方鐵庵詩三首
- 桃笙夜展猶嫌執(zhí),狐向朝披便怯單。 -- 出自宋·李昴英·八月驟寒
- 因貪雪后橫窗影,那用朝來糴米錢。 -- 出自宋·潘牥·用錢買綠萼梅
- 游人只解游晴晝,風(fēng)雨朝昏盡屬君。 -- 出自宋·孫吳會·句
- 片帆誰上天門,我亦明朝,是天門客。 -- 出自宋·劉瀾·慶宮春/高陽臺
- 今夜月明呼酒處,待明朝、酒醒帆千里。 -- 出自宋·魏庭玉·賀新涼/賀新郎
- 羅幕風(fēng)柔,泛紅浮綠,連朝花信。 -- 出自宋·洪瑹·水龍吟·經(jīng)年不見書來
- 優(yōu)游輸與田家樂,問看朝廷事不知。 -- 出自宋·王同祖·歲晚雜興
- 行春行不足,今日又明朝。 -- 出自宋·衛(wèi)宗武·山行道間
- 三加徽號冊,五日未央朝。 -- 出自宋·王淮·高宗皇帝挽詞
- 峰黛陰晴常黯黯,溜琴朝夕自潺潺。 -- 出自宋·柴望·白云莊四首·晚望臺
- 愿君寶藏勿輕畀,瓣瓣朝夕勤向仰。 -- 出自宋·家鉉翁·保定士人以所藏太白像見示筆意甚奇為題此李
- 江西爭得公來定,只怕朝家有詔催。 -- 出自宋·王義山·送允中齋王參政入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