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在第5個字的詩句
明在第五個字的詩句
- 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無賴是揚州 -- 出自唐·徐凝·憶揚州
- 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? -- 出自·杜牧·寄揚州韓綽判官
- 殘月臉邊明,別淚臨清曉。 -- 出自唐·牛希濟·生查子·春山煙欲收
- 水色淥且明,令人思鏡湖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
- 帝里重清明,人心自愁思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清明即事
- 那堪更被明月,隔墻送過秋千影。 -- 出自宋·張先·青門引·春思
- 正見空江明月來,云水蒼茫失江路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晚泊岳陽
- 春透水波明,寒峭花枝瘦。 -- 出自宋·秦湛·卜算子·春情
- 吹燈窗更明,月照一天雪。 -- 出自清·袁枚·十二月十五夜
- 星月皎潔,明河在天,四無人聲,聲在樹間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秋聲賦
- 笑殺陶淵明,不飲杯中酒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嘲王歷陽不肯飲酒
- “思苦自看明月苦,人愁不是月華愁”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-- 出自··
- “千年駁蘚明山履,萬尺垂蘿入水心”全詩鑒賞 -- 出自··
- 春事到清明,十分花柳 -- 出自··
- 日出遠海明,軒車且裴回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過汪氏別業其一
- 浦邊清水明素足,別有浣沙吳女郎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和盧侍御通塘曲
- 三年帝道明,委質終輔翼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紀南陵題五松山 (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時贈別
- 天臺鄰四明,華頂高百越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天臺曉望
- 江色綠且明,茫茫與天平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荊門浮舟望蜀江
- 恨不三五明,平湖泛澄流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期月滿泛洞庭
- 天臺連四明,日入向國清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
- 狂客歸四明,山陰道士迎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對酒憶賀監二首
- 雪盡天地明,風開湖山貌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
- 蜀主思孔明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贈友人其三
- 泉戶何時明,長掃狐兔窟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
- 沙帶秋月明,水搖寒山碧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
- 良牧稱神明,深仁恤交道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,憶舊游......
- 梁王已去明月在,黃鸝愁醉啼春風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攜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
- 西寄長安明月樓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二
- 群才屬休明,乘運共躍鱗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古風其一
- 城隅淥水明秋日,海上青山隔暮云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別中都明府兄
- 繡衣貂裘明積雪,飛書走檄如飄風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送程、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
- 可惜一溪明月,莫教踏破瓊瑤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西江月·照野彌彌淺浪
- 瑤臺空月明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菩薩蠻·玉童西迓浮丘伯
- 此時憎月明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菩薩蠻·玉環墜耳黃金飾
- 蓬萊老守明朝去,腸斷簾間綷縩時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雜詩
- 畫我與淵明,可作三士圖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讀山海經
- 每用愧淵明,尚取禾三百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飲酒二十首
- 東海若知明主意,應教斥鹵變桑田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
- 一洗耳目明,習習萬竅通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旦起理發
- )且待淵明賦歸去,共將詩酒趁流年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寄黎眉州
- 翰林職在明光里,行樂詩成拜舞中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春帖子詞
- 斜川追淵明,東皋友王績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歸園田居六首
- 照汴玉峰明佛剎,隔淮云海暗人家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章錢二君見和復次韻答之
- 邪正久乃明,人今屬公思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故李承誠之待制六丈挽詞
- 共知寒食明朝過,且赴僧窗半日閑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同曾元恕游龍山呂穆仲不至
- 看君兩眼明如鏡,休把春秋坐素臣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臺頭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,分韻得憶字人字
- 綰臧下吏明堂廢,又作龍鐘病免歸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元祜元年二月八日,朝退,獨在起居院讀漢
- 著意尋彌明,長頸高結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正輔既見和復次前韻慰鼓盆勸學佛
- 蜀客曾游明月峽,秦人今在武陵溪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留題仙游潭中興寺,寺東有玉女洞,洞南有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