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在第10個字的詩句
方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穿天透地不辭勞,到底方知出處高。 -- 出自清·馮云山·詠瀑布
- 黑發(fā)不知勤學早,白首方悔讀書遲。 -- 出自唐·顏真卿·勸學詩
- 望天王降詔,早招安,心方足。 -- 出自宋·宋江·滿江紅·喜遇重陽
- 黑發(fā)不知勤學早,白首方悔讀書遲。 -- 出自·顏真卿·勸學詩
- 沙塵接幽州,烽火連朔方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北上行
- 玉毫如可見,于此照迷方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秋日登揚州西靈塔
- 而我遺有漏,與君用無方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,喜遇薛員外乂
- 客遇王子喬,口傳不死方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
- 分流未入海,膏澤彌此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擬古九首
- 衰罷百無用,漸以圓斲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擬古九首
- (八月十一日夜宿府學,方和此詩,夢與弟游南山,出詩數(shù)十篇,夢中甚愛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
- 空余焦先室,不傳元化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雜詩十一首
- 不學劉更生,黃金鑄尚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丹元姚先生韻(〔底本二首詩合為一首,今
- 我欲歸休君未可,茂先方議斸龍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臺頭寺送宋希元
- 永謝湯火厄,泠然超無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葉濤致遠見和二詩,復次其韻
- 白發(fā)何足道,要使雙瞳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戲作種松
- 儲藥如丘山,臨病更求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張作詩送硯反劍,乃和其詩,卒以劍歸之
- 浪蕊浮花不辨春,歸來方識歲寒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王廷老退居見寄
- 愿子傳家法,他年請尚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子由送趙?幾歸覲錢塘遂赴永嘉
- 愿言均此施,清陰分四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補唐文宗柳公權(quán)聯(lián)句?并引?
- 文章恨不見文園,禮樂方將訪石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光祿庵二首
- 蔡河中夜決,橫浸國南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牛口見月
- 使君不復憐烏攫,屬國方將掘鼠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客俎經(jīng)旬無肉又子由勸不讀書蕭然清坐乃無一
- 少年多病怯杯觴,老去方知此味長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樂著作送酒
- 江邊陣馬走千峰,問訊方知冀北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予昔作壺中九華詩其后八年復過湖口則石已為
- 元化善養(yǎng)性,倉公多禁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種德亭
- 不學劉更生,黃金鑄上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丹元姚先生韻二首
- 蘧蘧未必都非夢,了了方知不落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答元素
- 後事書千紙,新墳天一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亡伯提刑郎中挽詩二首,甲辰十二月八日鳳翔
- 吾生如寄耳,送老天一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謝仲適坐上送王敏仲北使
- 消兵漸覺腰無犢,種德方知福有田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齋日致語口號旋復陰陽,配五支於六干;誕彌
- 微官共有田園興,老罷方尋隱退廬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傅堯俞濟源草堂(此詩亦載山谷集)
- 坐談足使淮南懼,歸去方知冀北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劉道原見寄
- 汝謂松死,吾無依焉,吾方舍陰而坐露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白鶴吟留鐘山覺海
- 古帝命武湯,正域彼四方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玄鳥
- 是類是禡,是致是附,四方以無侮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皇矣
- 弓矢斯張,干戈戚揚,爰方啟行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公劉
- 長征不是難堪日,戰(zhàn)錦方為大問題。 -- 出自·毛澤東·七律·吊羅榮桓同志
- 欻吸領(lǐng)地靈,鴻洞半炎方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望岳
- 怡然敬父執(zhí),問我來何方? -- 出自唐·杜甫· 贈衛(wèi)八處士
- 我行山川異,忽在天一方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成都府
- 我今日夜憂,諸弟各異方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遣興五首
- 竟夕擊刁斗,喧聲連萬方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夏夜嘆
- 小臣議論絕,老病客殊方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壯游
- 群盜無歸路,衰顏會遠方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
- 五花散作云滿身,萬里方看汗流血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高都護驄行
- 近賀中興主,神兵動朔方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靈州李判官
- 處處逢正月,迢迢滯遠方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元日示宗武
- 嗟彼苦節(jié)士,素于圓鑿方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入衡州
- 逝水自朝宗,鎮(zhèn)名各其方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又上后園山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