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在第6個字的詩句
文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漸知王事好,文武用書生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
- 勸爾成都住,文翁有草堂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送何兆下第還蜀
- 志業歸初地,文章寄此身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寄王密卿
- 武皇虛好道,文帝未登封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憲宗皇帝挽歌詞
- 君如膝上王文度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虞美人·蕭蕭風竹千蛟舞
- 琳宮翠殿鳳文屏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引·乘云英圣
- 昭回云漢爛文章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六州
- 俗懷生動,修文考制,顓法上天明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十二時/憶少年
- 誠心通杳杳,文物盛彬彬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十二時/憶少年
- 看君寄憶回文錦,字字縈愁寫斷腸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回文
- 莫恨終埋沒,文章自可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晨起裴吳二直講過門云鳳閣韓舍人物故作五
- 書史辛勤學,文章苦死論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魯玉太博挽詞三首
- 古今雖且異,文物未嘗無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王正卿寺丞赴睢陽幙
- 彼美賢主公,文章為世寶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張君儀太祝簽判奉寧軍
- 微生守賤貧,文字出肝膽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晏相公
- 山水番君國,文章漢侍臣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寄饒州范待制
- 聊此慰窮愁,文章終莫就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答張子卿秀才
- 遂獲此物還,文完字何壯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陸子履示秦篆寶
- 裴楊乞銘蓋,文篆古復遒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寧陵阻風雨寄都下親舊
- 長安到未晚,文字當幾案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永興書寄王申
- 丫頭石雖斷,文字未全訛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丫頭石
- 仕宦偶同郡,文字可以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夜酌趙侯家聞合流曹光道詣府遂訪之一夕縱談
- 史漢抉精深,文字光粲粲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答宋中道
- 始聞汾陽生,文行眾所諒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
- 其詩二百篇,文字必已立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讀裴如晦萬里集書其後
- 往謁持約史,文辭媿彬彬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韻
- 晚節五六人,文行皆潔修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韓持國
- 世風還自有,文體不須論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韓奉禮
- 賦壓臨邛馬,文高益部雄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宋端明知成都
- 蘚碑剝爛少文字,雨耕拾寶牛蹄中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永興通判薛虞部
- 且觀道傍碑,文字今已剝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孫司諫知鄧州
- 學術窮後先,文字少許可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永叔子履冬夕小齋聯句見寄
- 愿君思前人,文雅庶未墬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朱武太傅通判常州兼寄胡武平
- 詩書每博約,文酒時獻酬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丁元珍寄張圣民及序
- 西垣閣老號文雄,辭體能兼兩漢風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胡舍人見唁
- 相如嘗學劍,文士亦何嫌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李太保知儀州
- 子嘗慕其人,文字不拘束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樊秀才歸安州
- 祖宗玄澤遠,文武休光盛。 -- 出自唐·楊炯·奉和上元酺宴應詔
- 風標自落落,文質且彬彬。 -- 出自唐·楊炯·和劉長史答十九兄
- 唐賢昔際遇,文雅道光輝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北樓感事
- 胡為碌碌事文筆,歌時頌圣如俳優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對雪示嘉佑
- 吾君正是興文教,不日徵歸掌綸誥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酬安秘丞見贈長歌
- 古澹啜鉶羹,文雅鏗木鐸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酬種放徵君一百韻
- 褒也甌閩士,文高行益修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送鄭褒歸閩中
- 賈生北望朝文帝,白傅何期哭憲宗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揚道中感事兼簡史館丁學士
- 暴富亦須防,文高被人妬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暴富送孫何入史館
- 楊君江左士,文律何飄飄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酬楊遂
- 歷象過羲和,文章敵燕許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懷賢詩之王樞密
- 藥債經年欠,文編滿篋藏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寄主客安員外十韻
- 書中不說經,文中不言佛,有心直欲興文物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酬處才上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