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在第4個(gè)字的詩句
文在第四個(gè)字的詩句
- 誤作好文士,只應(yīng)游宦遲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留別故人(一作李頎詩)
- 可愛漢文年,鴻恩蕩海壖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送韋正字析貫赴制舉
- 天子好文才自薄,諸侯力薦命猶奇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寓懷寄蘇州劉郎中
- 新樣花文配蜀羅,同心雙帶蹙金蛾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送走馬使
- 綸綍妙文采,帷幄富忠嘉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水調(diào)歌頭·明月雙溪上
- 人俊逸,文卓犖,氣雄深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水調(diào)歌頭·何以作公壽
- 雖不遇文章高貴,分左右、曾對(duì)王候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滿庭芳·十二香皮
- 暫領(lǐng)廣文庠序,即超身入鳳凰池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滿庭芳·昴宿儲(chǔ)祥
- 都緣是、文星在命,光聯(lián)南極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滿江紅·學(xué)富胸襟
- 談笑里,文章伯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滿江紅·曲水蘭亭
- 天付與,文章燦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滿江紅·好景欣逢
- 有元真文澗,松陰一夢(mèng),鐘離悟道,跨鶴金仙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沁園春·自古神仙
- 平章看、文詞坡谷,人品歐韓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沁園春·皂蓋朱幡
- 道韞能文,終未勝、瀟灑風(fēng)流姿質(zhì)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念奴嬌·蘭枯蕙死
- 宗祀繼文王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(dǎo)引·膺乾興運(yùn)
- 禮典備文孫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(dǎo)引·重親萬壽
- 這英賢、文章冠世,取青拾芥難比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永遇樂·才過元宵
- 八段奇文,千口活法,向上有一路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永遇樂·學(xué)道修心
- 邁堯舜文思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六州
- 長(zhǎng)樂助文明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六州
- 稽古極文思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十二時(shí)/憶少年
- 欲把天文占好事,夜半遙瞻南極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酹江月/念奴嬌
- 早已似、文姬聰慧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杏花天·畫堂簾幕香風(fēng)細(xì)
- 策令天文盛,宣威使者尊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送薛大夫和蕃
- 真得紫文無上道,業(yè)成遺跡是題詩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·葉天師書樓
- 器隕龍文鼎,魂歸馬鬣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葉大卿挽詞三首
- 排楹壓文礎(chǔ),煥采涂朱藍(lán)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題三教圓通堂
- 相公秉文武,視卒如嬰兒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周介之學(xué)士通判定州
- 最後有文吊尹子,壽夭唑問信所悲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永叔寄詩八首并祭子漸文一首因采八詩之意警
- 蒼毛無文章,尖啄苦騰說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百舌
- 南土加文章,州異肥瘠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和王尚書答贈(zèng)宣城花木瓜十韻
- 昔慕荀文若,多稱王仲宣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謝晏相公
- 一日以文繡,被此糞土墻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酬邵不疑見答
- 時(shí)哉養(yǎng)文素,不是雜斑斑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白鷴
- 有如臧文仲,不與柳下惠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北州人有致達(dá)頭魚于永叔者素未聞其名蓋海魚
- 虎豹養(yǎng)文采,當(dāng)在巍巍岑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避為師依韻答李獻(xiàn)甫
- 唯我廣文舍,免為齏鹽仇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答劉原甫寄糟姜
- 子素樂文字,而復(fù)養(yǎng)慈親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韻
- 叢楹琢文石,連網(wǎng)絡(luò)朱繩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謝希深會(huì)圣宮
- 韓子於文章,所貴不相效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宣城張主簿見贈(zèng)
- 誰知廣文直,桃簟冷於冰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八月十夜廣文直聞?dòng)朗鍍?nèi)當(dāng)
- 峰頂望文脊,草樹皆有容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和吳季野游山寺登望文脊山
- 直悟聰文主,深論險(xiǎn)克臣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陳賢良忠正軍簽判
- 許生懷文頗所似,暫抑安用頻增吁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許生南歸
- 參辰昭文物,宇宙浹聲名。 -- 出自唐·楊炯·奉和上元酺宴應(yīng)詔
- 賴有遺文在東觀,直應(yīng)千載氣如生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哭同年羅著作
- 吾道斯文如未喪,且憑方寸托穹旻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放言
- 多謝昭文李學(xué)士,勸教枕藉樂天詩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得昭文李學(xué)士書報(bào)以二絕
- 洛陽富文彩,峭拔四子流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五哀詩故太子中允知洛陽縣潁公
- 謬因弄文翰,八載侍丹墀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北樓感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