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在第11個字的詩句
文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
- 要知應酬任真意,略去繁文并縟禮。 -- 出自宋·張明中·真帥
- 名高折桂方年少,心苦為文命未通。 -- 出自唐·武元衡·戲贈韓二秀才
- 風吹雪片似花落,月照冰文如鏡破。 -- 出自唐·呂溫·冬夜即事
- 忙里偷閒花下飲,更約廣文同笑語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用前韻酬魏倅
- 環溪陳跡幾如掃,鄂渚遺文散不收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次韻胡連翁攜詩見訪
- 霜粘海眼旗聲凍,風射犀文甲縫開。 -- 出自唐·曹唐·送康祭酒赴輪臺
- 須知觸目皆成恨,縱道多文爭那窮。 -- 出自唐·李咸用·春暮途中
- 使君曾被蟬聲苦,每見詞文即為愁。 -- 出自唐·黃滔·寓江州李使君
- 人間搦管窮蒼頡,地上修文待卜商。 -- 出自唐·徐夤·傷前翰林楊左丞(一本有贊圖二字)
- 因思別后閑窗下,織得回文幾首詩。 -- 出自唐·徐鉉·夢游三首
- 高從獨喜湯師在,手把新文數道碑。 -- 出自唐·徐鉉·奉和武功學士舍人紀贈文懿大師凈公
- 此君與我在云溪,勁節奇文勝杖藜。 -- 出自唐·護國·贈張駙馬斑竹柱杖
- 北窗一榻清風細,讀罷羲文章句。 -- 出自元·許有孚·摸魚子·買陂塘旋栽楊柳
- 英靈在,應念諸孫莽鹵,斯文徼福如許。 -- 出自元·宋*·摸魚子 至元六年二月望日,登安陸白云樓,
- 昔東坡先生自謂不識范文正公為平生遺恨,其意蓋可想見。 -- 出自元·邵亨貞·點絳唇 追和趙文敏公舊作十首客有持文敏公
- 仍索予試作一解,時陸彥文夏士賢諸子,正有出郭行春之約,乃綴此復命,且訂其盟,先生對客,擊節不已當年曾過宋東鄰。 -- 出自元·邵亨貞·風入松 白仁甫集中木蘭花慢結句云,二十四
- 廿年不見盛公子,竟作修文地下官。 -- 出自元·張遜·挽盛季文
- 柴門此夜光如練,喜與休文一詠詩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和沈掾中秋月
- 聊書此,要□懲鑒誡,不在文章。 -- 出自元·凌云翰·沁園春 嘲昆季析居
- 只知名利,前路做榮華,論文章,說佳吉,衣紫金章綬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驀山溪·觀公形貌
- 聚**、濃結成雯,漸淅瀝、文橫飛霰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拋球樂 其中疑有脫誤
- 這回須去不推辭,復勾追,文貼緊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折丹桂 贈丹陽
- 月明滿地紫煙生,暖人剌文添繡縷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玉樓春·冬至夜侍祭陰消陽長從今數
- 奉職稱藩,功成事定,更放文星分外明。 -- 出自元·張之翰·沁園春 至元戊子冬,國子司業李君兩山以春
- 人誰似,胸懷豁落,溫雅更文章。 -- 出自元·劉敏中·滿庭芳 二舅魏知房戍沂州,見示此詞,因次
- 出處雖殊,襟懷略似,光焰文章萬古留。 -- 出自元·吳存·沁園春 舟中九日次韻
- 傳得先儒道妙,百世下、以文鳴。 -- 出自元·張可久·霜角 紫陽書聲 以上八首并見北曲聊樂府外集
- 論晴較雨當家話,食葉成文道者風。 -- 出自明·曹學佺·寄題奚川八景詩為錢受之作
- 吁嗟猛虎白額貍斑而黑文,何不渡河而去從彼豺狼群? -- 出自明·徐禎卿·猛虎行
- 重重碧海浮渡來,身上龍文雜藻荇。 -- 出自明·唐順之·日本刀歌
- 去年誤作送君詩,卻又論文得幾時。 -- 出自宋·陳藻·送郭定夫往江西二首
- 強收老淚且分袂,情共斯文苑囿留。 -- 出自宋·陳藻·送陳智叔舍人赴召
- 百年念祖心田孝,一種論文眼力明。 -- 出自宋·陳藻·贈揚元鼎
- 千書閟久陰生蠶,治世之文欲無緒。 -- 出自宋·張詠·緝書齋
- 偶回風鑒憐孤拙,能聚星文愧昔賢。 -- 出自宋·余靖·和運使張學士惠詩
- 東風寂寞掩紫關,時苦刪文筆凍干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次韻和真長新春偶書
- 從來多病王僧佑,自小能文謝惠連。 -- 出自宋·袁陟·贈郭功甫二絕
- 不嗔科舉遺佳士,更把時文教后生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次韻衡山徐監酒同考府學試八首
- 五云嘉氣書周典,七日靈文驗孔編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次韻鄉人華秀才冬至日投贈二首
- 他時若謁安昌第,只愿論文不愿他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送張司戶
- 平章許事真難可,付囑斯文豈易任。 -- 出自宋·高荷·答山谷先生
- 金閨接武人爭羨,玉牒能文世所奇。 -- 出自宋·王琮·喜趙居父赴班
- 一聲鳳吹迎鸞馭,五色龍文雜袞衣。 -- 出自宋·呂定·扈駕
- 相過風雨獨何歟,校酒論文已不知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和徐叔子用林宗易韻見示
- 但將丘壑全分付,可待移文始厚顏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劉進之飲蕃叟弟筠亭且賦詩余與蕃叟族居蓋屏
- 愿從宏芘托此身,舉杯論文日相親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叔祖閣學生朝以丹砂鑄酒杯為壽
- 甫里先生窮到老,剩有詩文記林草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題寒綠軒
- 鱗鋪雪片爭光細,腹點星文墨暈粗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吳江鮓戶獻鱸
- 千古湖山人物,百年翰墨文章。 -- 出自宋·葉茵·石湖
- 鄉山此際當治麥,誤矣為文傚兩都。 -- 出自宋·敖陶孫·至日記見簡輔漢卿二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