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在第1個(gè)字的詩句
折在第一個(gè)字的詩句
- 折盡梅花傷歲暮,□撒鹽、起絮分才劣。 -- 出自宋·韓淲·賀新郎·又見年年雪
- 折花閑伴酒,試濡唇。 -- 出自宋·韓淲·小重山·點(diǎn)染煙濃柳色新
- 折柳詩名遠(yuǎn),滋蘭德本深。 -- 出自宋·吳泳·挽雍處士
- 折時(shí)雪里,帶時(shí)燈下,香面訝爭(zhēng)光。 -- 出自宋·李甲·少年游·江國(guó)陸郎封寄後
- 折花走馬向揚(yáng)州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攤破浣溪沙/山花子
- 折花無語傍橫塘。 -- 出自宋·王安中·小重山·碧藕花風(fēng)入袖香
- 折來初步東溪月。 -- 出自宋·梅窗·菩薩蠻·折來初步東溪月
- 折芳條、嫩香沾袖。 -- 出自宋·劉一止·夜行船·十頃疏梅開半就
- 折得清香來滿手。 -- 出自宋·曾慥·調(diào)笑/調(diào)笑令
- 折一枝來。 -- 出自宋·張綱·減字木蘭花·思堂醇酎
- 折贈(zèng)一枝人已去。 -- 出自宋·李子正·減蘭十梅/減字木蘭花
- 折與冰姿綽約人。 -- 出自宋·史遠(yuǎn)道·獨(dú)腳令/憶王孫
- 折干垂芳。 -- 出自宋·洪皓·減字木蘭花·蜂房馀液
- 折腰翹袖為公壽,愿贊監(jiān)軍早戢戈。 -- 出自宋·洪皓·次彥深韻
- 折獄嚴(yán)無訟,齊家肅有聲。 -- 出自宋·洪皓·彥清生日
- 折巾咨暑雨,持節(jié)櫛回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洪皓·車行大雨中
- 折柳西城真旦暮,鏡中白發(fā)已如斯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次韻郎中弟見寄
- 折來不擬供尊俎,靜對(duì)悠然一榻書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次韻譚彥成學(xué)士早春五首
- 折來不擬供樽俎,要與游蜂作伴歸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次韻王才少師雜花五首
- 折松掃云謝羈束,近水亭臺(tái)晚香馥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君用承事載酒筠溪上分韻得竹字
- 折腰卑小官,不事干祿學(xué)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寄題蕪湖深道所居二首·獨(dú)樂堂
- 折向膽瓶,移歸蕓閣,休薰金鴨。 -- 出自宋·楊無咎·柳梢青·粉墻斜搭
- 折一枝、釵頭未插,應(yīng)把手捘頻嗅。 -- 出自宋·楊無咎·永遇樂·風(fēng)褪柔英
- 折桂廣寒手段,移來點(diǎn)檢珍叢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西江月·春繡東風(fēng)疑早
- 折簡(jiǎn)敢致先生游,俎豆陶匏殊寂寞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次李提舉過南園飲散賦詩韻
- 折得一枝恩所賜,喜如初掛綠衣時(shí)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宣召看紅木犀賜宴索詩并謝恩
- 折楊柳,上隋堤,攀條同憶送君時(shí)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折楊柳五首
- 折楊柳,上章臺(tái),柳色依依尚未回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折楊柳五首
- 折楊柳,灞橋西,去日同君上柳堤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折楊柳五首
- 折綿威力漫相侵,根暖怡然獨(dú)秀林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和豎伯梅六題一孤芳二山間三雪中四水邊五月
- 折向清尊沾剩馥,與君冬日對(duì)春陽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十二月酴醾盛開
- 折花各盈把,行歌滿道周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和陶詠貧士七首
- 折沖自古在精神,從事兵車亦苦辛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北樓二首
- 折腰三十載,不辭州縣卑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寄題楊宰清畏軒
- 折來三嗅忽凄然,不覺淚珠懸兩目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病中秋香開因成拙句呈諸親友
- 折將冷蕊疏枝去,浸在明窗凈幾間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遠(yuǎn)老自和前詩再寄復(fù)次韻
- 折向冰壺,莫教紗帽,醉里輕簪卻。 -- 出自宋·史浩·念奴嬌·銀潢耿耿
- 折得一枝歸月嶠。 -- 出自宋·史浩·采蓮舞
- 折巾從有道,斗酒對(duì)無功。 -- 出自宋·仲并·舟行再用前韻
- 折腰得斗粟,未救臣朔饑。 -- 出自宋·仲并·錢檢法及代期以詩告別因次其韻
- 折腰素非愿,被面有余赧。 -- 出自宋·仲并·奉和陳德召游惠山見寄三十韻
- 折腰歸去,何苦傍侯門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臨江仙·有宅一區(qū)家四壁
- 折君清霜枝,照我秋水寒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覓德醇菊花
- 折桂歸來日,西風(fēng)萬里秋。 -- 出自宋·魏杞·送左彥武歸鄉(xiāng)
- 折得花歸,醉著歌聲緩。 -- 出自宋·侯置·蝶戀花·雪壓小橋溪路斷
- 折得梅花全未吐,不慶於我尚含情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絕句
- 折枝要是不為爾,長(zhǎng)劍在手無蛟鯨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送楊嗣清國(guó)錄出倅廣漢
- 折腰鄉(xiāng)里愧陶潛,五斗黃陳飯莫嫌。 -- 出自宋·甄龍友·謝康侍郎送來
- 折檻云孫擅后聲,暫棲蓮幕不談兵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叔賜迎侍以詩餞之且趣其來
- 折沖曾不勞聲色,輔政惟先振紀(jì)綱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陳文恭公挽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