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在第8個字的詩句
承在第八個字的詩句
- 拭目仰盛德,洗心承妙言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行行重行行贈別李之儀
- 欲割以壽公,使之承化光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己未過太湖僧寺得宗汝為書寄山蕷白酒長韻詩
- 仙苗壽日月,佛界承露雨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顯圣寺庭枸杞
- 南極一星淮上老,承家令子氣橫秋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再和寄藍六
- 先人所遺,子孫是承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堂成
- 猶疑漢宮廷,屹立承露盤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游甘露寺
- 一朝敕書至,召入承明宮。 -- 出自唐·崔顥·贈懷一上人
- 勸得君王真個醉,承恩。 -- 出自宋·朱敦儒·南鄉子·宮樣細腰身
- 有時池上遮殘日,承得霜林幾個蟬。 -- 出自唐·司空圖·扇
- 景行雖不忘,詎敢承嘉貺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酬吳促庶龍圖終南山
- 忽聆吉甫什,穆如承話言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和始平公見寄八韻
- 翠陰涼宴坐,疏韻承清歡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和利州鮮于轉運公劇八詠·竹軒
- 華堂臨曲渚,畫舫承芳樽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聞景仁遷居計昌為詩寄之
- 上講每教傾國聽,承恩偏得內官饒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東林寺再遇僧益大德
- 我軍免胄乞死所,承制面縛交涕[氵夷]。 -- 出自宋·蘇舜欽·慶州敗
- 一祗賢良詔,遂謁承明宮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傷王七秘書監寄呈揚州陸長史通簡府僚廣陵
- 聯鑣長安道,接武承明宮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見寄
- 清秋壽原上,詔拜承吉卜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仲秋朝拜昭陵
- 秋倚抱風桂,曉烹承露葵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
- 今來臥嵩岑,何幸承幽音。 -- 出自唐·劉希夷·嵩岳聞笙
- 能清謝脁思,暫下承明廬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晚出青門望終南別業
- 客無南北虞,信是承平久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三京口水
- 愿作花工兒,長年承素頸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擬玉臺體七首其七領邊繡
- 來尋觀魚臺,遂遠承明廬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濠梁感懷
- 謫宦那堪嘆弊帷,承明寓直收年騎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弊帷詩
- 少師楊柳無遺跡,承旨歌謠有舊風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招縉云寺關彥遠教授曾彥和集平山堂次關韻
- 跌巖琴書誰我輩,承平鐘鼓自僧家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兄弟醵飲訪雪航次弟觀韻地
- 護符清出黃冠品,承命有加紫詔泥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盧竹溪得處士號邑尹有詩盧以其唱及其自和來
- 吾人神仙后,厭直承明廬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送梅子明通判余杭
- 徒言青瑣闥,不愛承明廬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送綦毋三謁房給事
- 出入彤庭佩金印,承恩赫赫如王侯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送王道士還山
- 白波動南極,蒼鬢承東風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登海山樓
- 西施本是越溪女,承恩不薦越溪人。 -- 出自唐·曹鄴·徒相逢
- 我出東門游,邂逅承清塵。 -- 出自魏晉·繁欽·定情詩
- 春風緣隙來,晨溜承檐滴。 -- 出自魏晉·潘岳·悼亡詩
- 余亦好古者,詩禮承馀芳。 -- 出自宋·寇準·述懷
- 但桂影徘徊,荒杯承露。 -- 出自宋·劉辰翁·桂枝香·吹簫人去
- 西風應時筋角堅,承露牧馬水草冷。 -- 出自唐·鮑溶·塞上行
- 臺臣祇肅薦華薌,承賀凝貞拜露章。 -- 出自宋·夏竦·奉和御製迎圣像中路獲金龍送還茅山
- 芳梅如我期,朱萼承素華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同景仁況之諸君游南再飲梅花下
- 惟有神翁苗裔,能承當,身中自是周圓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 贈徐道淵
- 百年嗣程邵,千載承鄒魯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朱文公
- 大闡無為三教盛,承平方說四夷寬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賜陳摶
- 避風皇后身傾靡,承露仙人手覆懸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垂絲海棠
- 有碩其牲,有俎斯承。 -- 出自隋·佚名·紹興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
- 神其下來,云車是承。 -- 出自隋·佚名·紹興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
- 洋洋在上,休福是承。 -- 出自隋·佚名·紹興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
- 萬世永賴,無對其承。 -- 出自隋·佚名·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
- 風馬云車,恍若有承。 -- 出自隋·佚名·紹興親享明堂二十六首
- 永熾天統,億載靈承。 -- 出自隋·佚名·紹興以后祀感生帝十六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