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在第4個字的詩句
性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曉以天性語,人生要有原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贈光孝益老
- 公忠由性稟,清白自家傳。 -- 出自宋·蔡戡·王季立安撫挽詩
- 溫柔情性,系懷傷感,欲訴訴應難。 -- 出自宋·韓玉·太常引·東城歸路水云間
- 要令德性脩,仍挽江海渾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送馮傳之
- 蚤知定性不生滅,今安得爾庸非天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醫工嘆重贈柳山人
- 蘭心蕙性誰能賽。 -- 出自宋·郭應祥·踏莎行·一撮精神
- 誰其握性命,於此破昏夢。 -- 出自宋·高似孫·夜宿金庭洞
- 彼直天性厚,或以上澤覃。 -- 出自宋·程珌·揭富陽孝子門
- 陽明迪性分,陰濁生塵泥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送范吏部知崇慶分韻得兮字
- 兩君體性如美玉,渾渾厚厚蘊諸櫝。 -- 出自宋·劉學箕·古交行
- 所以盡性學,必於獨也謹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壽憲使江寺懲治八首以座右公廉勤謹忠信和緩
- 理鏘自性觀,契得無漏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和大著何后部
- 了知自性覺玄妙,寧與世間寒乾遷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元正書懷
- 愿翁覺性日圓明,愿翁眉壽備純蝦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上后溪劉閣學
- 蕙蘭情性,梅竹精神,長在心頭。 -- 出自宋·吳潛·訴衷情·幾回相見見還休
- 隨見定性緣,餐饑眠困,喜無啾唧。 -- 出自宋·吳潛·二郎神·古稀近也
- 漸離土性安癯瘠,淡與水石相忘形。 -- 出自宋·趙孟堅·江灣僧舍水石芭蕉
- 我性其性天其天,念茲在茲謹所授。 -- 出自宋·家鉉翁·為景山題
- 自級稟性天生異,不與繁華混一流。 -- 出自宋·史鑄·黃菊二十首
- 惜花心性,輸他少年,等閑攀折。 -- 出自宋·陳允平·桂枝香·殘蟬乍歇
- 惜花心性不禁愁,莫放墮香隨去鳥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木蘭花令
- 命要傳,性要悟,入圣超凡由汝做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敲爻歌
- 只修祖性不修丹,萬劫陰靈難入圣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敲爻歌
- 須知本性綿多劫,空向人間歷萬春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得火龍真人劍法
- 猿從有性留僧坐,云靄無心伴客閑。 -- 出自唐·封敖·題西隱寺
- 柏緣執性長時瘦,梅為多知兩番生。 -- 出自唐·李咸用·依韻修睦上人山居十首
- 牡丹為性疏南國,朱槿操心不滿旬。 -- 出自唐·李咸用·同友生題僧院杜鵑花
- 嚴陵情性是真狂,抵觸三公傲帝王。 -- 出自唐·唐彥謙·嚴子陵
- 詩情道性知無夢,頻見殘燈照曙窗。 -- 出自唐·徐鉉·奉和武功學士舍人紀贈文懿大師凈公
- 群生遂性宸章悅,從此人間不識愁。 -- 出自唐·徐鉉·奉和御制聞早蟬
- 群生遂性得天真,陽景無私發秀勻。 -- 出自唐·徐鉉·奉和御制早春
- 山僧野性好林泉,每向巖阿倚石眠。 -- 出自唐·韜光·謝白樂天招
- 無才加性拙,道理合藏蹤。 -- 出自唐·尚顏·匡山居
- 性修自性非求得,欲識真人只是渠。 -- 出自唐·徐靈府·自詠二首
- 禪月凈,性珠明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金盞子·翠嵐時
- 還元祖性,造化幽深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行香子 木金間隔
- 扶持一性已通神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感庭秋 全真
- 溫存一性純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醉桃源 貪狼巨門
- 返聞自性同先覺。 -- 出自元·梵琦·漁家傲·聽說西方無量樂
- 一靈真性,二物包囊定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驀山溪·一靈真性
- 齒存真性,處清中靜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卜算子·子知公瑩
- 玉性玉性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水云游 此首又見分梨十化集卷上
- 猿馬住,性命自然知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望蓬萊·猿馬住
- 心中真性修行主,鍛練金丹津液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黃鶯兒·心中真性修行主
- 把當初、性珠返照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書夜樂 鐘公云,鏡能照他人,不能照自
- 修身養性,隨分樂因緣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滿庭芳 戰公求問
- 明靈慧性真燦爛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水云游 原誤作黃鶯兒,據分梨十化集改 此首
- 兀然真性,杳杳默默,無微無大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探春令·兀然真性
- 虛中真性洞中仙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完溪沙
- 轉令神性悟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月中仙 自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