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在第11個字的詩句
得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
- 八十翁翁輥繡球,誰知輥得意休休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度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蹈雪沽來酒倍香,就船買得魚偏美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觀·頌古十七首
- 一自西風寒勒后,凋零能得幾多時。 -- 出自宋·釋斯植·葉
- 悖逆兒郎渾不雇,钁頭制得氣凌云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頌古三十六首
- 多是滿船空載去,幾人親得見珠還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月浦
- 物外更將和氣約,精修便得扣玄關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上短下長人莫笑,信緣披得便前行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高高樹影柳疏陰,頭籌先得稱心喜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秪愿蒼生添景福,康寧常得遇豐年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大道勿將閑設用,精修別得便忘機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煉礦勿教侵外域,真鉛豈得離中華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本是凡情枉謾勞,何年待得成九轉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不似武陵流出水,殘紅那得到人間。 -- 出自宋·楊時·藏春峽
- 臃腫不須逢匠伯,散材終得盡天年。 -- 出自宋·楊時·巖松
- 領海百氛旬月了,余功贏得坐三年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送廣東潘帥移鎮湖南十口號
- 客里相逢天一涯,吾歸未得羨君回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閣皂山道士晏時中過我南浦久之告歸三首
- 過眼被渠偷筆寫,雖忙猶得九分真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題楊補之梅二首
- 吾教落南無祖師,問誰傳得祖師衣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龜山之孫楊子順肇慶一見相投隨至德慶謀館寓
- 芝草本為人所上,水晶猶得氣之偏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靈山
- 坐探物初窮道原,中有所得不自尊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題曾見卓此君軒
- 吾家十世江西居,南來始得閣皂圖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道人彭永年來番禺過訪相約歸日游閣皂
- 鐘鼎軒裳眼應白,余猶要得圣賢力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寄題張子登遂勤齋
- 夢幻固知無起滅,虛空安得有中邊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余出疏語示陳伯英伯英勉予讀傳燈錄諸書因用
- 莫道落南非美事,也多添得永州碑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致敬五公祠堂
- 歸數群雄可雌視,麒麟誰得礙康莊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送劉薰卿
- 公更歸為吾道重,涪翁不得擅宗工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送胡平一赴召六絕
- 小童魚貫上復休,絕頂始得巖巒幽,開顏一望隘九州。 -- 出自明·陳憲章·自伍光宇墓還登蓬萊絕頂
- 人生寵愛幾能終,人心安得采時同。 -- 出自明·吳兆·秦淮斗草篇
- 萬本桃花不知處,幾人曾得問秦年。 -- 出自宋·張俞·邛州青霞嶂
- 萬里投荒真細事,頻年不得戲萊衣。 -- 出自宋·胡銓·元夕與監務宋皋飲罷踏月觀燈用坡老儋州上元
- 為瑞應便種麥鴉,余光猶得映書車。 -- 出自宋·胡銓·追和東坡雪詩
- 一處靡蕪兵燹紅,朱門那得還無恙! -- 出自明·張煌言·辛丑秋虜遷閩浙沿海居民,壬寅春余艤棹海濱
- 上馬出門回首望,何時更得到京華。 -- 出自唐·令狐楚·赴東都別牡丹
- 靈威丈人亦仙徒,深入探得函中符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姑蘇雜詠 洞庭山
- 銀釵女兒相應歌,筐中摘得誰最多? -- 出自明·高啟·采茶詞
- 人生嗜此亦可笑,有身豈得如石堅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姑蘇雜詠 太湖石
- 須知少年樂事偏,當飲豈得言無錢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憶昨行寄吳中諸故人
- 相看握手非偶然,痛飲豈得愁無錢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兵后逢張孝廉醇
- 江北江南芳草遍,送君并得送春愁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送呂卿
- 醉歌欲覓玄真狂,懷恩未得尋歸航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送證上人住持道場
- 詔預編摩辱主知,布衣亦得拜龍墀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奉天殿進元史
- 每向人間望碧峰,石門今得問幽蹤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游南峰寺有支遁放鶴亭
- 不見花開莫惆悵,花飛還得免愁人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不見花
- 鐘鼓迢迢鎖禁門,宵衣未得奉明恩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倒掛
- 幾欲相尋與愿違,今朝始得過禪扉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過僧舍訪呂敏
- 有人解誦《西京賦》,添得樓臺火后多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齊宮
- 青瑣初空別恨長,繡茸留得唾痕香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效香奩(二首)
- 移家江上托地主,閑園借得親鋤耕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答余新鄭(即余堯臣也。可補余傳之闕)
- 非才亦辱使者召,辭謝不得來南京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答余新鄭(即余堯臣也。可補余傳之闕)
- 詔貳民曹出禁林,陳辭因得解朝簪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辭戶部之命東還始出都門有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