廷在第9個(gè)字的詩句
廷在第九個(gè)字的詩句
- 不賴汲生如日月,漢廷誰與破幽陰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詠史上·張湯公孫弘
- 出門望東海,默默空廷佇。 -- 出自明·陳憲章·有懷世卿(四首)
- 高趨周室輔,平處漢廷臣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題六一東坡像
- 天地有心扶社稷,朝廷無意得英豪。 -- 出自宋·謝枋得·掛冠
- 徑趨烏幕遠(yuǎn),漸向魯廷疏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送陳郎玉汝之官二首
- 明水賦曾拘八韻,大廷策亦限三篇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答王與立上舍
- 伏壁尚堪傳學(xué)者,虞廷猶記和康哉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再次竹溪韻三首
- 門巷草生車轍在,朝廷恩及雁行聯(lián)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送韓絳歸淮南寄韓綽先輩
- 將軍玩寇五原上,朝廷不知但推賞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五原行
- 皇華聊吏隱,清論付廷僉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和七兄秋浦韻
- 周宴恩濃魚在藻,舜廷化洽鳳儀簫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又金國賀會慶圣節(jié)使副到闕紫宸殿宴致語口號
- 殿上獸樽誰得飲,漢廷諸老定輸公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壽崔帥卿七絕
- 故得粲粲朝典,落落廷謇。 -- 出自唐·來鵠·圣政紀(jì)頌
- 謂乎殿空扆逸,朝懵廷荒。 -- 出自唐·來鵠·圣政紀(jì)頌
- 君其尚勉旃,副彼朝廷意。 -- 出自宋·張舜民·送羅正之年兄出使二浙
- 不是薦章論再起,朝廷自重老成人。 -- 出自宋·張舜民·送葉公義叟求宮祠歸吳下
- 廷元自少知音。 -- 出自宋·張?jiān)伞ぴ伓?/a>
- 江海未見魯連恥,朝廷不聞賈生慟。 -- 出自明·何景明·崔生行
- 又聞迤北外連結(jié),朝廷坐失東藩籬。 -- 出自明·何景明·點(diǎn)兵行
- 教坊不進(jìn)胡旋女,內(nèi)廷自試天魔隊(duì)。 -- 出自明·瞿佑·天魔舞
- 但愿君王重吉甫,朝廷再樹中興碑。 -- 出自明·王叔承·石鼓歌
- 戰(zhàn)守何人能仗策,朝廷今日始言兵。 -- 出自明·謝榛·邊警
- 縱使如斯猶是幸,漢廷師傅許誰評。 -- 出自明·徐渭·保安州(寄青霞沈君)
- 賢嶲相望承學(xué)粹,朝廷繇此得人優(yōu)。 -- 出自宋·韓絳·復(fù)修府學(xué)故事
- 幕府要人關(guān)聽斷,朝廷自昔選才良。 -- 出自宋·強(qiáng)至·送河北提刑王詹叔郎中被詔充開封府判官
- 郡國尚聞愆雨澤,朝廷西顧動天顏。 -- 出自宋·強(qiáng)至·孫曼叔待制安撫至陜西先以詩寄
- 城堡此時(shí)歸鎮(zhèn)靜,朝廷自昔重招攜。 -- 出自宋·強(qiáng)至·送王夕拜移帥慶陽
- 忠言關(guān)國計(jì),清節(jié)映廷紳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故太子詹事王公挽詩二首
- 籍籍鄭莊人物,要漢廷勛業(yè)。 -- 出自宋·韓淲·好事近·臘雪映江梅
- 官終一麾守,事歷五廷評。 -- 出自宋·吳泳·挽李寺丞
- 四海傾瞻調(diào)鼎手,朝廷側(cè)席待伊周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送張少卿赴召十首
- 不待他年公議出,漢廷行召賈生還。 -- 出自宋·王庭珪·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
- 明德先九族,恩殊在廷臣。 -- 出自宋·曾協(xié)·送趙有翼通守吳興
- 天氣未佳欲寒食,朝廷有道政青春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送子南兄參選
- 汲黯不留內(nèi),似非朝廷美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送趙叔自吏部知福州四首
- 君祖我曾祖,紹圣同廷對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送沈沅陵
- 唐幕亟招溫處士,漢廷徐策董先生。 -- 出自宋·曹彥約·送章致遠(yuǎn)賢良赴招撫司機(jī)幕
- 寄聲為賀贛州民,朝廷為汝輟爭臣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送張匠臨以秘閣知贛州
- 湖海正須招隱士,朝廷終不赦狂生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和宗侄朝望公輔賀生朝韻
- 夷鍬猶知問中立,朝廷惜竟老希文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挽別大參二首
- 臺閣致身將貴顯,朝廷論事且和平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送趙鼎臣赴召二首
- 敢言禁闊黯,勇退漢廷疏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挽竹湖李端明
- 吳地名高誦梅福,漢廷語吉趣朱游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餞盧威仲
- 先正當(dāng)年遇阜陵,在廷玉立指忠清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挽鄭知府
- 一疏叫云韋布日,大廷對策想輸忠。 -- 出自宋·李昴英·司法曾子美新第榮歸欲得余詩不敢效世俗諛語
- 甲乙中時(shí)公道復(fù),朝廷看處主司夸。 -- 出自唐·黃滔·喜陳先輩及第嶠
- 乃知真隱者,笑就漢廷征。 -- 出自唐·李洞·送人之天臺
- 愿言海內(nèi)無征戰(zhàn),漢廷還有傳柑宴。 -- 出自元·謝應(yīng)芳·至正丁酉冬昆山顧仲瑛會客芝云堂適時(shí)貴自海
- 南粵稱臣陸賈勞,漢廷何愛璽書褒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簡鄔同僉
- 非同使尉佗,常存諭廷湊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故南臺侍御史周公挽辭(諱伯琦,字伯溫,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