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在第6個字的詩句
巴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芍藥綻紅綃,巴籬織青瑣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紅芍藥
- 楚風輕似蜀,巴地濕如吳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
- 湓城萬里隔巴庸,纻薄綈輕共一封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酬樂天得稹所寄纻絲布白輕庸制成衣服以詩報
- 嫁時五月歸巴地,今日雙旌上越州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初除浙東,妻有阻色,因以四韻曉之
- 庾公樓悵望,巴子國生涯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酬樂天見憶,兼?zhèn)龠h
- 蜘蛛天下足,巴蜀就中多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蟲豸詩·蜘蛛
- 南餐灰薦蠣,巴饌菜先葷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巴蜀人好食生蒜,臭不可近。頃在嶠南,其人
- 巴谷蛟螭心,巴鄉(xiāng)魍魎親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峽哀
- 南過三湘去,巴人此路偏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赴巴南書情寄故人
- 明浦春何急,巴山日正長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安序宋吏部來牧衡陽某將指聯(lián)事好也會以便郡
- 蜀道藹松筠,巴江盛舟楫。 -- 出自唐·盧綸·秋中野望寄舍弟綬兼令呈上西川尚書舅
- 甲第春風滿,巴山晝夢非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題長安王氏中隱堂五首
- 乘船入楚溯巴蜀,濆旋深惡秋水高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巫山廟
- 老僧未省游巴蜀,松下相逢問信然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游廬山山陽七詠 三峽石橋
- 人知公惠在巴東,不識三朝社稷功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寇萊公
- 山鳥集掌中,巴猿侍瓶錫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送文慧師歸眉山
- 游子出咸京,巴山萬里程。 -- 出自唐·徐凝·送馬向入蜀
- 龍影回江郭,巴云護岳樓。 -- 出自明·湯顯祖·送艾太仆六十韻(太仆以乙科為郎,論江陵起
- 瀟湘之煙云,巴廣之雨雪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臨安天慶陳道士游武夷贈之
- 黃旗紫蓋伊巴蜀,翠殿朱樓自武昌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武昌懷古十詠·吳王宮
- 烽戍悠悠限巴越,佇聽歌詠兩甘棠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賀容府韋中丞大府賢兄新除黔南經(jīng)略
- 蜀門峰勢斷,巴字水形連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送田道士使蜀投龍
- 江海寧為讓,巴渝轉(zhuǎn)自牽。 -- 出自唐·杜審言·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
- 想出褒中望,巴庸方路分。 -- 出自唐·司空曙·送崔校書赴梓幕
- 劍門千轉(zhuǎn)盡,巴水一支長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送鄭宥入蜀迎覲
- 雪后柳條新,巴陵城下人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晚次巴陵
- 壺頭山下俗,巴婦曲中聽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鮮于秘丞通判黔州
- 秦栗非吳食,巴粳類越疇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錢駕部知邛州
- 王府登朝后,巴鄉(xiāng)典郡新。 -- 出自唐·朱慶馀·送璧州劉使君
- 岷峨之山中巴江,桂椒柟櫨楓柞樟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贈二蘇公
- 望得眼兒穿,巴得心頭熱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卜算子·風急雁聲高
- 郫釀供銷日,巴禽巧喚春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將歸二首
- 劍峰重疊抱巴天,從昔奸雄竊慨然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入蜀
- 蜀月將殘夜,巴山欲曉天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聞杜宇
- 師言結(jié)夏入巴峰,云水回頭幾萬重。 -- 出自唐·曹松·送僧入蜀過夏
- 我持長瓢坐巴丘,酌飲四坐以散愁。 -- 出自唐·元結(jié)·石魚湖上醉歌
- 我持長瓢坐巴丘,酌飲四座以散愁。 -- 出自唐·元結(jié)·石魚湖上醉歌并序
- 蜀馬知歸路,巴山似舊游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送友人游蜀
- 三分書里識巴丘,臨老避胡初一游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巴丘書事
- 楚水秋無際,巴猿衣有聲。 -- 出自宋·寇準·喜吉上人至
- 金牛此地通巴棧,黃鳥當時頌漢臣。 -- 出自宋·錢惟演·句
- 何時更、聽雨巴山,賦草池春曉。 -- 出自宋·張炎·徵招
- 劍銘生蘚色,巴字疊冰文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韓卿宅
- 劍閣和銘峭,巴江帶字流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楊尚書赴東川
- 萬歐謂歐羅巴人也。 -- 出自清·梁啟超·贈別鄭秋蕃兼謝惠畫
- 姜桂茶荈出巴蜀。 -- 出自魏晉·孫楚·出歌
- 一官薊北復巴西,丹青不改鬢成絲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鱖魚圖為掌教謝先生作
- 天開漢統(tǒng)王巴蜀,云從秦繇起沛豐。 -- 出自宋·諶祜·句
- 飄雪琴劍下巴東,未必蓬山有路通。 -- 出自·郁達夫·亂離雜詩
- 楚塞金陵靜,巴山玉壘空。 -- 出自唐·令狐楚·雜曲歌辭·宮中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