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在第9個字的詩句
川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更多少、竹西歌吹,樊川詩酒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賀阮亭三十
- 日出城南隅,青青媚川陸。 -- 出自唐·常建·白湖寺后溪宿云門
- 因參戎幕下,寄宅湘川口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同兗州張秀才過王侍御參謀宅賦十韻(柳字)
- 地闊八荒近,天回百川澍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景龍四年春祠海
- 宗禋仰神理,刊木望川途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扈從登封告成頌應制
- 間歲從使檄,親賓苦川馳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丙寅歲苦貧戲題
- 五色金光鸞鳳飛,三川墨妙巧相輝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河南崔尹即安喜從兄宜于室家四十余歲,一昨
- 行行小垂手,日暮渭川陽。 -- 出自唐·王翰·子夜春歌
- 能編似云薄,橫絕清川口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漁具詩·魚梁
- 古靈傳岳秀,宏量稟川澄。 -- 出自唐·王灣·秋夜寓直即事懷贈蕭令公裴侍郎兼通簡南省諸
- 司徒漢家重,國典潁川征。 -- 出自唐·王灣·秋夜寓直即事懷贈蕭令公裴侍郎兼通簡南省諸
- 周慚散馬出,禹讓濬川回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觀法駕自鳳翔回
- 將征任土貢,更發濟川舟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奉送劉相公江淮催轉運
- 倒把角弓呈一箭,滿川狐兔當頭行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戲顏郎中獵
- 魯觀書云方在候,潁川家慶非常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臨江仙·魯觀書云方在候
- 螺浦下、乾坤間氣,山川鍾秀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滿江紅·蓓蕾江梅
- 龍輿春晚,曉日轉三川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引·龍輿春晚
- 叢叢引觜傍蓮洲,滿川恐作天雞哭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雞頭
- 猶為夜濤怒,來往百川頻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宣州雜詩二十首
- 紅棲金谷妓,黃值洛川妃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洛陽牡丹
- 蒼山過秦梁,山盡見川陸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范景仁學士歸蜀焚黃
- 世家傳釣玉,重問渭川濱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呂寸丞希彥邠州簽判
- 乃念彼名駒,近在清川涘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謝著作歸陳州
- 未知歸葬何土鄉,臨川松柏安可忘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聞臨淄公薨
- 竹藏深崦寺,人渡晚川舟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春日游龍門山寺
- 靜節歸來自結廬,稚川閑去亦多書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刁太博新墅十題其二西齋
- 衡山幾千里,聞在湘川側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寄衡山福嚴長老
- 寒徑道路遠,春入山川長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李才元學士知邛州
- 有意南飛寄我信,滿川鳴雁下連連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謝師厚太博通判汾州
- 曾興漢家業,今與百川同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過白水
- 倦輸關內粟,遂請潁川符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李密學赴亳州
- 今日知來高處望,山川興廢使人驚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劉原甫舍人楊州五題其五昆丘
- 廣溪三峽首,曠望兼川陸。 -- 出自唐·楊炯·廣溪峽
- 一路翠煙垂柳驛,滿川紅雨落花村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詩一首
- 大抵人生樂故居,山川況復漢南都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送譚殿院之任南陽
- 漪漣還浩渺,須賴濟川功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東風解凍詩
- 仙芝瑤草不敢茁,湘川竹焦瑯玕折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苦熱行
- 風露清時收翠潤,山川秀處摘新奇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首尾吟
- 花木暄妍春雨后,山川澄淨九秋馀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安樂窩中吟
- 五嶺雖多何足觀,三川縱少須重去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同諸友城南張園賞梅十首
- 五嶺梅花迎臘開,三川正月賞寒梅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春游五首
- 小閣憑虛看洛城,滿川云物拱神京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天宮小閣納涼
- 此際歸期為君促,伊川不得久遲留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思程氏父子兄弟因以寄之
- 八節灘聲長在耳,一川風景盡歸樓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留題龍門
- 萬紫千紅處處飛,滿川桃李漫成蹊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落花吟
- 百尺樓臺通鳥道,一川煙水屬僧家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龍門石樓看伊川
- 及臨韓岳近,始見洛川深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至福昌縣作
- 地土尚傳唐草木,山川猶起晉云霞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和絳守王仲賢郎中
- 文物四言賢俊地,山川千古帝王都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閑居吟
- 安得仙人舊查在,伊川云水樂無窮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自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