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在第3個字的詩句
川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當使川流應到海,只今坎止亦成淵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觀水
- 舊治川僧說,新銜楚吏迎。 -- 出自宋·翁卷·送曹西士宰建昌
- 日落川更闊,煙生山欲浮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題持約畫軸
- 湯湯川流,中有行舟。 -- 出自魏晉·曹丕·善哉行
- 薄暮川流側。 -- 出自南北·何遜·學古詩
- 落星川際浮。 -- 出自南北·何遜·下方山詩
- 氣生川岳陰。 -- 出自南北·江淹·雜體詩 顏特進延之侍宴
- 朝開川上日,夜發浦中霞。 -- 出自唐·包融·賦得岸花臨水發
- 武陵川徑入幽遐,中有雞犬秦人家。 -- 出自唐·包融·武陵桃源送人
- 橋闊川長恨已多,斑騅嘶斷隔云蘿。 -- 出自宋·錢惟演·送客不及
- 卻嫌川上看,時復有沉舟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疏小渠
- 油然川泳云飛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沁園春·一別三年
- 三年川桃李,遣愛及僮稚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寄竹隱先生孫應時
- 山神川后領要束,遁走虎豹藏蛟鯨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嘉泰開樂日殿巖涇原郭季端邀游鳳山自來美堂
- 俯山川。 -- 出自宋·張炎·江城子·下臨無地手捫天
- 比斜川、又清多少。 -- 出自宋·張炎·掃花游/掃地游
- 曠古川上懷,東流幾時息。 -- 出自唐·鮑溶·感懷
- 近海川原薄,人家本自稀。 -- 出自唐·包何·江上田家
- 日華川上動,風光草際浮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句
- 秀麥川原知雨足,清陰池館愛余閑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通判郎中以州早休特形詩詠輒依元韻
- 萬分川流異,一本大化同。 -- 出自宋·包恢·和陳七峰七詩韻
- 積尸川沒岸,流血野無塵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劍器詞三首
- 到亭川,窯里宿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清心鏡 予在終南,居於環堵,*腿赤腳,并
- 望晴川、*峰瀑布,浪花湓浦。 -- 出自元·白樸·賀新郎 題闕
- 轄龍川李公、鄂牧安侯思誠索詩,為賦最高樓兼貽仲廉郎中長沙客,寧食武昌魚。 -- 出自元·盧摯·最高樓 智郎中席上即一并序。予謝病北歸,
- 沒若川征。 -- 出自魏晉·陸云·答兄平原詩
- 清瀾川通。 -- 出自魏晉·陸云·贈鄭曼季詩四首 高岡
- 柳谷川西示討曹,摩波井底見芳髦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詠史下·明帝四首
- 浩浩川流疾,冥冥嶺樹陰。 -- 出自明·陳憲章·春陰偶作寄定山
- 一擘川后愁,再擊海若徙。 -- 出自明·憨山大師·采珠行
- 山盈川沖,自生自殖。 -- 出自隋·佚名·紹興祀神州地祗十六首
- 敕勒川,陰山下。 -- 出自·無名·敕勒歌
- 日落川徑寒,離心苦未安。 -- 出自唐·孫逖·送越州裴參軍充使入京
- 山橫川阻,兩地俱不可以往兮,歸來掩戶臥旦昏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媯蜼子歌為王宗常賦
- 與西川流寓,彼此各淹留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八聲甘州·物微生處遠
- 效玉川生稱銳漢,愛楊處士號憨郎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夢回
- 地狹川多漲,山高浦欲旋。 -- 出自宋·徐璣·謝步石鼓山
- 髀肉川涂瘦,顛毛案牘斑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張林宗司勲挽詩三首
- 謂言川江會北固,中亦有船多上水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送通判喻郎中
- 煙外川原誰繡畫,云中樓閣自陰晴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無為山寺
- 岸斷川平拔一峰,丹青剝落古靈宮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題神岡廟其神蓋六朝時劉竺使君也
- 萬花川谷第芳菲,也許湘靈媵伏妃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楊廷秀秘監萬花川谷中洛花甚富乃用野人韻為
- 一家川(三個若)苴,三頓豆離萁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泥溪
- 木落川空亦大奇,坐中亡酒客須追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萬景樓次韻六絕
- 蒼蒼川上月,應照妾魂飛。 -- 出自唐·賈至·銅雀臺
- 去去川途盡,悠悠親友離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河中望鳥灘作貽呂四郎中
- 共恨川路永,無由會友生。 -- 出自宋·李華·云母泉詩
- 霞明川靜極望中,一時飛滅青山綠。 -- 出自唐·李群玉·鸂鶒
- 對一川平野,數間茅屋。 -- 出自宋·呂本中·滿江紅·東里先生
- 但逢川上客,不見狎鷗翁。 -- 出自宋·張舜民·登大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