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在第13個字的詩句
川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背郭深通一徑遙,奔流坐看百川朝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師伯渾用韻復次
- 趺坐豈無觀水術,臨流應有濟川心。 -- 出自宋·陳晉錫·和潘良貴三江亭
- 謙損卻能豐萃致,試觀滄海受川渠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讀先君新第落成詩有感因韻書示蒙孫
- 盞斝獻酬依未蔭,笑談喧寂間川流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潘丈游南寺靈巖天臺回遂呈劉學錄
- 造物肧腪何日始,人間歲月謾川流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丫頭巖
- 當時商家畚筑子,夢里撐船濟川去。 -- 出自宋·陳容·為人賦橫舟二首
- 落木蕭蕭澤國寬,偶舒巖嘯縱川觀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夾谷子括吳山晚眺
- 圓而能容無滯礙,大德若容百川輸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贈馬唐卿數學環中吟
- 大冬衍陽人久渴,井泥無泉百川竭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時雪應禱周子車和東坡所次柳子玉韻見始用韻
- 山帶岷峨千里秀,棧連秦漢兩川馳。 -- 出自宋·郭令孫·隆慶府
- 頷珠千載化老寋,一變為回鐍川鍵。 -- 出自宋·黃大受·老寋行
- 父老橋邊問我翁,笑談能辦濟川功。 -- 出自宋·黃夢得·擬虹亭
- 仰止先生道不窮,愛茶直似玉川翁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謝養源惠茶兼陪士特清啜
- 修鱗于此亦養德,光怪夜發山川紅。 -- 出自宋·李景遹·躍馬泉
- 舞鳳翔龍拱帝城,秀涵積水駐川靈。 -- 出自宋·李氏·西湖
- 妙道心期赤水求,隙駒光景任川流。 -- 出自宋·李仲偃·桐柏崇道觀
- 寒林蕭疏四面合,夏木延袤長川青。 -- 出自宋·連庠·重建羊侯祠和王原叔句
- 多少艤舟何所用,府公便是濟川人。 -- 出自宋·劉渙·興慶池禊宴
- 自是欲歸人意急,等閒付與濟川功。 -- 出自宋·牟巘五·秋江晚渡圖
- 何處登臨眼最明,雪峰佳處一川平。 -- 出自宋·施德操·題東庵廣福禪院
- 一見昏眸為渠豁,半生空掛輞川圖。 -- 出自宋·史彌寧·書蘇道士江行圖后
- 谷孤古東山正脈,烏戶呼真本川僧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破庵和尚贊
- 蘆葉蕭蕭兩岸合,蓼花細細一川紅。 -- 出自宋·釋惠璉·舟行寒江曲港
- 地僻鼎分三縣界,淵澄輻輳兩川流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日·麻溪渡
- 春錦千繃玉萬竿,嵐光翠裛渭川寒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竹云
- 無為焉,無私焉,乾坤一統舊山川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范·偈頌一百四十一首
- 一葉飄空萬木秋,翻思光境急川流。 -- 出自宋·釋咸杰·偈公六十五首
- 春成萬物兮平等無像,海吞百川兮自然有容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
- 林驚一葉兮微風觸袖,水肅百川兮片月在目。 -- 出自宋·釋重顯·秋日送僧
- 翠疊亂山千里闊,紅翻晴葉一川明。 -- 出自宋·四錫·倚樓
- 衡岳喬松道途遠,成都古柏山川隔。 -- 出自宋·宋無·西湖酒家壁盡枯木
- 懷舊每論場屋事,傷離為惜潁川裝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司空贈太傅康國韓公挽辭五首
- 避寵雖辭持節冊,送行猶用濟川舟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三月二日奉詔赴西園曲宴席上賦呈致政開府太
- 憶昔初讀南華篇,但愛閎辨如川源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暇日游逍遙臺睹南華塑像獨置一榻旁無侍衛前
- 昨從筦榷薦稱最,就委墨綬雩川旁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送閻秘丞宰雩都
- 人力萬工支水派,天心兩邑溉川原。 -- 出自宋·王素·重修山河堰
- 月給郡倉三斛米,日尋山路一川花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即事
- 白云飄落甘露椀,清風吹破玉川屋。 -- 出自宋·王翊龍·煎茶
- 卻恨韶華偏蜀土,更無顏色似川紅。 -- 出自宋·吳中復·江左謂海棠為川紅
- 倒翠盡傾菱鏡里,夕陽平照滿川流。 -- 出自宋·許申·如歸亭
- 亭名燕喜經品題,至今增重湟川地。 -- 出自宋·許翁·句
- 可釣可耕盤谷序,堪詩堪畫輞川圖。 -- 出自宋·楊公遠·初夏旅中五首
- 萬里浮江更絕湖,扁舟東人霅川圖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次王待制維舟弄水亭韻
- 只欠退之盤谷序,已成摩詰輞川圖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磬湖偶成
- 光武親征血戰回,舉朝誰識渭川才。 -- 出自宋·詹慥·渡湘江吊嚴子陵
- 山勢轉來雙徑曲,水聲分去一川斜。 -- 出自宋·張徽·鳳山閣
- 溺鬼夜呼千嶂黑,蟄龍晨起一川渾。 -- 出自宋·章峴·留題伏波巖
- 幸有歸心似明月,今宵先度蜀川西。 -- 出自明·陳鶴·送人還蜀
- 一掬宮亭清淺水,凄波不怨洛川長。 -- 出自明·多炡·送王姬還芝城
- 夜寒聊取代湯婆,殊勝當年玉川子。 -- 出自明·龔詡·禿奴詩戲寄沈誠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