崖在第9個字的詩句
崖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林下春晴風漸和,高崖殘雪已無多。 -- 出自明·王守仁·春晴
- 香爐瀑布遙相望,回崖沓嶂凌蒼蒼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
- “飛湍瀑流爭喧豗,砯崖轉石萬壑雷”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-- 出自··
- 三峰卻立如欲摧,翠崖丹谷高掌開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
- 南窗蕭颯松聲起,憑崖一聽清心耳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白毫子歌
- 鳴皋微茫在何處,五崖峽水橫樵路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
- 曝成仙人掌,似拍洪崖肩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
- 忽遺蒼生望,獨與洪崖群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題元丹丘潁陽山居
- 群仙長嘆驚此物,千崖萬嶺相縈郁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
- 斷崖如削瓜,嵐光破崖綠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題舒州司空山瀑布
- 初行若片云,杳在青崖間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送范山人歸泰山
- 來孫亦垂白,頗識李崖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擬古九首
- 千峰右卷矗牙帳,崩崖鑿斷開土門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雪浪石
- 春蔬黃土軟,凍筍蒼崖拆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王鞏六首并次韻
- 紛紛白沫亂,隱隱蒼崖坼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荊門惠泉
- 歸來解劍亭前路,蒼崖半入云濤堆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武昌西山
- 根源來甚遠,百尺蒼崖裂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蝦蟆培
- 山坡陀兮下屬江,勢崖絕兮游波所蕩如頹墻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山坡陀行
- 清晨望高浪,忽謂陰崖踣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三川觀水漲二十韻
- 孟冬方首路,強飯取崖壁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鄭典設自施州歸
- 年侵腰腳衰,未便陰崖秋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寄贊上人
- 干戈少暇日,真骨老崖嶂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
- 停驂龍潭云,回首白崖石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發同谷縣(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隴右赴劍南
- 西南萬壑注,勍敵兩崖開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瞿唐懷古(以下草堂逸詩拾遺)
- 勿追赤松游,勿拍洪崖肩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題裴晉公女幾山刻石詩后
- 揮袖別人間,飛躡峭崖蒼壁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好事近·揮袖別人間
- 涉澗穿林信意行,翠崖朱棧愜幽情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野興
- 翠峽束成寒練靜,蒼崖濺落素鮫飛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桃源
- 雙睛忽動飛電回,層崖長嘯陰風來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虎洞
- 嘈嘈弦吹匝天開,洪崖簫聲繞天來。 -- 出自唐·李賀·榮華樂( 一作東洛梁家謠)
- 其巔冥冥不可見,崖崖斗絕悲猿猱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兩篇
- 一路紫苔通窅窱,千崖青靄落潺湲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送道光法師住持靈巖
- 橋跨千仞危,路盤兩崖窄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題鐵門關樓
- 江如自天傾,岸立兩崖斗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憶山示圣俞
- 千崖萬壑響松檜,懸崖巨石飛流淙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廬山高歌
- 青冢埋魂知不返,翠崖遺跡為誰留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韓內翰
- 千巖萬壑響松檜,懸崖巨石飛流淙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
- 系馬青松陰,躡屣蒼崖路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嵩山十二首·自峻極中院步登太室中峰
- 云際依依認舊林,斷崖荒磴路難尋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樵者
- 島嶼松門數里長,懸崖對起碧峰雙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松門
- 煙生遙岸隱,月落半崖陰。 -- 出自唐·李世民·遼東山夜臨秋
- 日攜青云客,探勝窮崖濱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送惠師
- 剖竹走泉源,開廊架崖廣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,因獻楊常
- 是間萬株梅,冷射千崖白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看劉寺芙蓉
- 一浪挽先千浪怒,打崖裂石與君看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海岸七里沙二首
- 殘雪堆成山數重,懸崖幽竇玉玲瓏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殘雪
- 明朝窮腳力,連夜斬崖藤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宿義林院
- 三峨參橫大峨高,奔崖側勢倚半霄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小峨眉
- 拂云千雉繞,截水萬崖奔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賞心亭再題
- 豈惟蛇退舍,習鳥望崖反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蛇倒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