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在第6個字的詩句
山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恰似猛虎,下山游走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清心鏡 嘆前非
- 人還省悟溪山驀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桃源憶故人·鴛鴦未老頭先白
- 木牛小字字山侗,山侗 -- 出自元·馬鈺·踏云行·重遇重陽
- 東寺西城,南山北海,心中好結良因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 黃縣金玉庵
- 三千馀里,關山遙隔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蓬萊客 借張修祖殿試韻
- 爭如放下觀山頭。 -- 出自元·譚處端·西江月·堪嘆光陰迅速
- 世傳海有三山,內藏羽化仙芝草。 -- 出自元·譚處端·水龍吟·世傳海有三山
- 傲立身敦厚,山磨歲月,從佗輕薄,海變桑田。 -- 出自元·丘處機·沁園春 景金本題作 心通 道藏作狂寫詩篇
- 春煙淡蕩,青山媚,行云亂飄空界。 -- 出自元·丘處機·雙雙燕 春山
- 龜毛拂子敲山重。 -- 出自元·丘處機·忍辱仙人
- 行人更在青山外,不許朝朝不上 -- 出自元·劉秉忠·鷓鴣天·殘月低簾掛玉鉤
- 白日無停,青山有暮。 -- 出自元·劉秉忠·踏莎行·白日無停
- 旌旗卷盡西山雨。 -- 出自元·劉秉忠·踏莎行·碧水東流
- 雙眼增明,青山如故。 -- 出自元·劉秉忠·踏莎行·碧水東流
- 北海洪尊,南山佳氣,清賞今猶昔。 -- 出自元·劉秉忠·永遇樂·山谷家風
- 西風落葉關山路。 -- 出自元·劉秉忠·秦樓月
- 自猿驚鶴怨,山人去后,誰更向、此中隱。 -- 出自元·白樸·水龍吟 九日同諸公會飲鐘山望草堂有感
- 青天半落三山。 -- 出自元·白樸·沁園春 金陵鳳凰臺眺望
- 喚起六朝夢,山色有無中。 -- 出自元·白樸·水調歌頭 初至金陵,諸公會飲,因用北州集
- 畫欄倚濕湖山翠。 -- 出自元·白樸·踏莎行 詠雪
- 西溪不減東山興,歡搖動、北海樽壘。 -- 出自元·白樸·風入松 詠紅梅將橙子皮作酒杯 以上四印齊本
- 擘釵分鈿蓬山遠,一樣絳河銀浦。 -- 出自元·白樸·摸魚子 七夕用嚴柔濟韻
- 小樓明月吳山下。 -- 出自元·盧摯·菩薩蠻 寄江西米理問信父 天下同文
- 一聲雷動震山川。 -- 出自元·尹志平·西江月 龍陽觀冬至作
- 洞天深處水山明。 -- 出自元·尹志平·西江月 人西山路
- 溪水迎霜冷,山花帶露鮮。 -- 出自元·尹志平·巫山一段云 龍門川溪水,同翟老賞月
- 舉頭便覺三山近,小大俱冥百慮忘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和劉先輩憶山中韻
- 云棲取近跋山路,都非吏備清蹕處,無事回避出采茶,相將男婦實勞劬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觀采茶作歌
- 宗蒼那往惠山在,一例如同古畫題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題張宗蒼惠山圖
- 金墉迤邐倚山尖,想象當時守備嚴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望長城作
- 泛月宜何處,山莊景最新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泛月
- 間日視閣章,山莊有清暇,有暇亦何為,讀書及習射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習字
- 波里頹如玉山倒,擲叉百中誠何難,鉤牽繩曳乃就陸,椎牛十五一當焉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松花江捕魚
- 盤轉山腰至山寺,蒼松怪石清絕倫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笑題明月池
- 昔年曾到孤山,蒼藤石木高寒。 -- 出自當代·金庸·贈玉如意 乾隆
- 夏冷冬生熱,山盤地自偏。 -- 出自當代·金庸·五律
- 好風不度關山路,奈此中原萬里陰。 -- 出自清·梁啟超·愛國歌四章
- 白羊赭壁荒山艷,紅葉青煙孤樹斜。 -- 出自·老舍·過烏紗嶺
- 奇文競創作,山海共風流。 -- 出自·老舍·贈申伸同志
- 人間多少佳山水,獨許黃山勝太華。 -- 出自·老舍·詠黃山
- 荀生胸有好山川,筆下風流勝自然。 -- 出自·老舍·贈荀慧生
- 又聞吳越中,山明水澄鮮。 -- 出自宋·蘇洵·憶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韻
- 我行襄陽野,山色向人明。 -- 出自宋·蘇洵·襄陽懷古
- 踏盡山上土,山腰為之平。 -- 出自宋·蘇洵·襄陽懷古
- 軒車更共入山腳,旌旆且從留渡頭。 -- 出自宋·周敦頤·萬安香城寺別虔守趙公
- 苔衣和月臥,山雨雜泉聽。 -- 出自宋·真山民·李修伯山居
- 白云滿空山,山空不未歸。 -- 出自宋·真山民·訪李延不值
- 松桂小菟裘,山扉幽更幽。 -- 出自宋·真山民·幽居雜興
- 月迥鳴鑒靜,山圍簇仗齊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缺題
- 網羅西下隴山空,毛羽雖佳不如汝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四禽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