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在第6個(gè)字的詩句
山在第六個(gè)字的詩句
- 水作新城帶,山為故壘襟。 -- 出自唐·薛逢·送西川梁常侍之新筑龍山城,并錫賚兩州刺史
- 家林漸隔梁山遠(yuǎn),客路長依漢水流。 -- 出自唐·薛逢·題白馬驛
- 煙光正入南山色,氣勢遙連北闕春。 -- 出自唐·秦韜玉·天街
- 卷簾陰薄漏山色,欹枕韻寒宜雨聲。 -- 出自唐·秦韜玉·題竹
- 云光侵履跡,山翠拂人衣。 -- 出自唐·裴迪·輞川集二十首·華子岡
- 風(fēng)波盡日依山轉(zhuǎn),星漢通霄向水連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湘口送友人
- 水宿驚濤浦,山行落葉村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旅懷
- 樓臺(tái)獨(dú)坐江山月,舟楫先行澤國春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浙東獻(xiàn)鄭大夫
- 客衣寒后薄,山思夜深清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寄友人
- 天下已歸漢,山中猶避秦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過四皓廟
- 路險(xiǎn)行沖雨,山高度隔天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鄜州留別王從事
- 草色長相待,山情信不疏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春日鄜州贈(zèng)裴居言
- 風(fēng)雷幾夜坐,山水半年行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陜下投姚諫議
- 樹老風(fēng)終夜,山寒雪見春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題棲霞寺慶上人院
- 水宿南湖夜,山離舊國年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送友人游太原
- 野客愁來日,山房木落中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暮秋宿清源上人院
- 自拋官與青山近,誰訝身為白發(fā)催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題張司馬別墅
- 江界乘潮入,山川值勝游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送侯郎中任新定二首
- 河漢東西直,山川遠(yuǎn)近明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秋夜對(duì)月寄鳳翔范書記
- 見說海西隅,山川與俗殊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送臺(tái)州唐興陳明府
- 日西身獨(dú)遠(yuǎn),山轉(zhuǎn)路無窮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送友人游塞北
- 野銜天去盡,山夾漢來深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漢上送人西歸
- 帝里求相識(shí),山家即近鄰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送人歸吳
- 都呈繚繞西山陽,桑榆汗漫漳河曲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鄴都引
- 歲月鎮(zhèn)羈孤,山川俄反覆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再使蜀道
- 水漫荊門出,山平郢路開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四月一日過江赴荊州
- 河絡(luò)南浮近,山經(jīng)北上難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應(yīng)制
- 供帳榮恩餞,山川喜詔巡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將赴朔方軍應(yīng)制
- 路泣群官送,山嘶駟馬回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右丞相蘇公挽歌二首
- 我行春三月,山中百花開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過蜀道山
- 云埃夜澄廓,山日曉晴鮮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蜀路二首
- 日月無他照,山川何頓別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冬日見牧牛人擔(dān)青草歸
- 琴爵留佳境,山池借好園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同王仆射山亭餞岑廣武羲得言字
- 城臨丹闕近,山望白云重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李工部挽歌三首
- 川橫八練闊,山帶五龍長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奉和圣制賜崔日知往潞州應(yīng)制
- 日去長沙渚,山橫云夢田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岳州西城
- 湖上奇峰積,山中芳樹春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游灉湖上寺
- 林里棲精舍,山間轉(zhuǎn)去舟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和尹懋秋夜游灉湖
- 寒暑一何速,山川遠(yuǎn)間之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贈(zèng)趙公
- 江南湖水咽山川,春江溢入共湖連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同趙侍御乾湖作
- 不辭著處尋山水,只畏還家落春暮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襄陽路逢寒食
- 何許承恩宴,山亭風(fēng)日好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四月十三日詔宴寧王亭子賦得好字
- 江近鶴時(shí)叫,山深猿屢鳴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岳州夜坐
- 水共伊川接,山將闕門斷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行從方秀川與劉評(píng)事文同宿
- 嘗懷謝公詠,山水陶嘉月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相州山池作
- 清溪流過碧山頭,空水澄鮮一色秋。 -- 出自宋·程顥·秋月
- 掀轟駕高浪,山阜相聯(lián)粘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過揚(yáng)子江
- 山中亦有出山路,山人自不與世通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山中
- 山頭樹青青,山水日泠泠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山中
- 至今風(fēng)雨虢山夜,樹石號(hào)作鬼神悲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寒林石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