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在第5個字的詩句
山在第五個字的詩句
- 冷煙殘水山陰道,家家擁門黃葉。 -- 出自宋·王沂孫·齊天樂·冷煙殘水山陰道
- 風月交游,山川懷抱。 -- 出自宋·王沂孫·踏莎行·白石飛仙
- 淮山西,淮山東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長相思·吳江楓
- 有人哦二山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阮郎歸·玉繩低轉斗闌干
- 黃梅恰在山多處,披霧時看一握天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徐季功舒蘄道中二十首
- 詩骨自憐山樣瘦,酒腸君似海能寬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魏定父早春十首
- 招提正在山多處,過雨流泉碎玉鳴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孔純老按屬邑六首
- 想見江南山,終日對書案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次韻陳勉仲登群山觀
- 楊柳陰交山徑晚,酴醾香滿驛亭春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孔純老按屬邑二首
- 奔霆響空山,飛連掛絕壁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魏桐城題三瀑泉贈湯洞卿
- 來從姑射山,一洗百念非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次韓子云白蓮韻
- 我憐湖山山見憐,波間涌出佳人鈿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次韻畢少董游西湖
- 眷言三祖山,經從阻良覿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題三祖山
- 為言信此山,予寶始今日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題三祖山
- 其家負家山,山水家可戀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曾欽道家山圖
- 金繩小金山,突兀一峰拔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天寧因上人韻送僧用懿住桐城金繩山
- 泉沸雞籠山下林,潯陽曾記尺余深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吳子美香林湯韻
- 若言法華山,有象金所就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送尊禪者
- 緬想江南山,瓊梳碧成攢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聞蟬和彥時兄
- 風神要在山庭峻,辭吐初疑鋸屑飛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李難老
- 共待中條山有雪,寺樓吟望更同誰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次韻和朗公見贈
- 平生顧挹山陰道,種竹栽花越水東。 -- 出自宋·姚寬·下章安杜瀆七首
- 云接蒼梧,山莽莽、春浮澤國。 -- 出自宋·游次公·滿江紅·云接蒼梧
- 云盡斂、西山橫翠,半江沈影。 -- 出自宋·袁去華·滿江紅·畫棟珠簾
- 雖難比,東山綠野,得似個優游。 -- 出自宋·袁去華·滿庭芳·馬上催歸
- 漫水繞郴山,尺素難托。 -- 出自宋·袁去華·蘭陵王·曉陰薄
- 銀燭灺,玉山頹。 -- 出自宋·袁去華·思佳客·把酒聽歌始此回
- 天高云杳,山橫紺碧,桂華初吐。 -- 出自宋·袁去華·宴清都·暮雨消煩暑
- 云海塵清,山河影滿,桂冷吹香雪。 -- 出自宋·曾覿·壺中天慢/念奴嬌
- 麝煤金博山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菩薩蠻·黃鶯啼破紗窗曉
- 歸恨隔重山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菩薩蠻·微云紅襯馀霞綺
- 水本無情山又遠,回首煙波云木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念奴嬌·江天雨霽
- 樓外天寒山欲暮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漁家傲·樓外天寒山欲暮
- 天低野闊山無數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漁家傲·寒日西郊湖畔路
- 泛瑞靄、橫山頂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青玉案·水芝香遠搖紅影
- 夜久波光山色,間淡妝濃抹,冰鑒雪開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八聲甘州·記當年共飲
- 云乍起、遠山遮盡,晚風還作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滿江紅 自豫章阻風吳城山作
- 他時要向山中去,容我一庵遮薜蘿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歸四明
- 飄泊似聞山寺近,真成夜半聽鐘聲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次江子我聞角韻
- 江梅也似山人。 -- 出自宋·趙彥端·清平樂·新寒一段
- 堪笑忘了,山林閑適。 -- 出自宋·趙彥端·柳梢青·衰翁自謫
- 黃公壚下,山陰亭畔,歲月著鞭如騖。 -- 出自宋·趙彥端·永遇樂·杜曲桑麻
- 待君一過山家,共斟露醑。 -- 出自宋·趙彥端·絳都春·平生相遇
- 柳色翠迷山色,泉聲清和蟬聲。 -- 出自宋·周密·清平樂·小橋縈綠
- 又涼入小山,千樹幽馥。 -- 出自宋·周密·桂枝香·巖霏逗綠
- 澌鳴玉佩,山護云衣,又扁舟東下。 -- 出自宋·周密·三犯渡江云/渡江云
- 城下江深山倒影。 -- 出自宋·周紫芝·減字木蘭花·春閑晝永
- 江路繞青山,山翠撲衣輕濕。 -- 出自宋·周紫芝·好事近·江路繞青山
- 路入云巖山窈窕。 -- 出自宋·周紫芝·漁家傲·路入云巖山窈窕
- 江頭雨后山如髻。 -- 出自宋·周紫芝·木蘭花/玉樓春